比大熊猫更古老、更美丽、更稀有、更濒危的国宝--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鳍豚,正在走向灭绝边缘。水生生物学家警示:白鳍豚总数已不足100头,如再不采取特殊措施加紧抢救,它将在20年之内彻底灭绝。目前全世界唯一一头人工饲养的白鳍豚,随着时间的流逝,在孤独中日渐衰老。
美丽的动物
在长江里大约生活了2500万年的白鳍豚,是中新世及上新世延存至今的古老孑遗物种。专家说,白鳍豚是鲸类家族中小个体成员,是世界上现有5种淡水豚(拉河豚、亚河豚、恒河豚、印河豚、白鳍豚)中存活头数最少的一种。由于数量奇少,白鳍豚不仅被列为中国一级保护动物,也是世界12种最濒危动物之一。
关于白鳍豚,早在2000多年前的中国西汉时代就有记载。一部名为《尔雅》的古书,对白鳍豚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作了比较科学的描述。
到了清朝小说家蒲松龄的笔下,更把白鳍豚拟人化了。在其名著《聊斋志异》中,有一则动人的故事《白秋练》。描写一位美丽善良的姑娘白秋练,与一个名叫慕生的小伙子相爱,结为伴侣。而洞庭龙君却要纳白秋练为妃,逼白母交出秋练,白母不从,受龙君惩罚,结果现了原形--原是白鳍豚的化身。
人们称白鳍豚为“长江神女”、“水中大熊猫”、“活化石”。它全身灰白,体态健美,呈流线型。眼睛很小,嘴似长剑,背鳍为三角形,尾鳍又大又扁。圆圆的鼻孔长在头顶,形若海豚。在水中,白鳍豚来去倏忽,翩若惊鸿,可望而不可即。它的后腿已退化消失,仅留下后肢骨骼的痕迹,前肢演化成鳍肢,像鱼类的胸鳍。它游动时和鱼类一样,靠的也是尾鳍。
直到现在,还有不少人以为白鳍豚属于鱼类。其实,它是兽不是鱼。它体温恒定,用肺呼吸,体内受精,胎生哺乳,而且它有猩猩一样发达的大脑。科学家告诉我们,鲸类的祖先是生活在陆地上的原始哺乳动物,后来由于受冰川的袭击,它们不得不迁入水中避难。经过漫长的生物进化历程,演化成完全适应水中生活的特殊类群。
白鳍豚6岁左右性成熟,母豚一般2年一次怀胎,孕期约10个月,每胎一仔,也有二仔的。幼豚靠母豚带游,有时倚在母豚的鳍翅上戏水,有时钻到母腹吮吸乳汁,活泼有趣。成年白鳍豚雌性比雄性大,雌性身长可达2.5米以上,重达170公斤左右;雄性长达2.2米以上,重达125公斤左右。白鳍豚喜群居,通常两三头以上一起出没,幼豚游在中间,大而壮的豚在前后左右相伴,如同长辈呵护着子女,一家几口和谐相处,尽享天伦之乐。由于白鳍豚世世代代生活在浑浊的江水里,视觉器官退化。不过,它在大江里却非常灵活。因为它有一套得天独厚的声纳系统。它的前额呈球状隆起,像聚焦的透镜,是声纳发射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就是靠声波回弹来识别目标和捕食猎物的。白鳍豚的皮肤构造也很特殊,皮是双层结构,上有许多管状海绵物质,游动时互相滑动,能减少水的磨擦力。当它快速冲驰时,连全速推进的鱼雷也相形见绌。
科学家说,白鳍豚的价值不仅在于观赏,更重要的是具有仿生学、生物学、考古学、军事学等多学科的科研价值。在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中,大熊猫、白鳍豚分别被视为陆上和水生保护动物的“旗舰种”。且白鳍豚更为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