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榜样在行为形成中的作用,描述学习中的类似事例,并说明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
榜样的作用 榜样是仿效的楷模,是某种道德理想的集中体现。楷模总是有爱有恨的血肉之躯,生活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烙印。但是,人们从楷模身上感受到的却不是这种局限,而是他们特有的感召力和吸引力。这种超越时空的辐射力,体现着榜样价值的永恒性。这就是为什么即使是以前的榜样,今天仍有无穷的魅力,始终为人们所追忆和怀念;当代的榜样,时时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敬仰。此时,榜样已不再作为独立个体,而是一种文化的象征,一种先进道德文化的凝聚者和传承者。 榜样来自于生活实践。普通人与楷模的差别在于:前者往往喜欢以物质利益度量精神,让精神服务于物质利益需要,结果贬低了精神的意义;榜样却能够始终站在精神的高度,审视各种现实的物质利益需要,自觉地使物质利益服从于精神的发展。因此,便有了渺小与伟大之分。榜样立足于现实生活,与其他人一起参加实践,创造了先进的道德文化,并身体力行这种先进文化。楷模不仅用自己的行为书写历史,而且把时代的道德精髓凝于一身,成为实践先进道德的典范。他们不仅是意识形态的代表,而且是先进文化的典范。每个时代的榜样,都发挥着弘扬先进文化的功能。楷模既是先进文化的凝聚点,汇集先进道德文化精华,同时又是这种文化的传承者。楷模通过榜样示范和引导作用,向世人传递道德文化精神。人们从楷模身上能读出文化的意义,获得精神生活的滋养。楷模是用自己的行为,塑造时代的道德生活,为人们树立起一座座精神的丰碑。当楷模成为人们的信仰和精神依托时,人们感到没有楷模的世界是不完整的。 历史上的榜样,其模范事迹常常是对公益的捍卫和无私献身。在关键时刻,他们能够毅然把私利置之度外,以实际行为捍卫他人和社会利益,为公众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们所捍卫的不仅是公益本身,而且是由这种利益要求所形成的公共精神。任何利益都是暂时的、易逝的,精神却具有永恒的传承价值。所以,尽管榜样的事迹是个别的,受到时空条件限制,甚至有着某些方面的缺点,但是以公益为基础的集体主义精神,却得到了公众的普遍认同。之所以说每个时代都需要榜样,是因为每个时代的公益都需要无私的捍卫。楷模以超越时空的生命力,而成为社会公众的精神支撑。楷模之所以能够做出旁人难以做出的事迹,从内心来说,是因为他们战胜了私欲的束缚,并且体验到公益的神圣和崇高。每个时代的榜样,都是公共道德规范的捍卫者。他们事实上已经成为公共精神的传承者,公共文化发展的桥梁和纽带。他们用实际行为树立了表率,对于引导和提升公共道德水平是有巨大作用的。在楷模公共精神的滋养下,普通公众能感受到私欲的狭隘,体验道德行为的高尚,享受无私生活的意义,并由此获得勇气和力量。 榜样用心灵塑造世界,他们使人们在暂时中获得永恒。人们自己无法实现的自我超越,通过楷模能得以实现。榜样以行为传承先进文化,以行动示范公共道德优良传统。当代社会,人们的个性不同、兴趣各异、追求多样造就了彼此沟通的困境。以榜样为理想的参照系,审视和比照自己,时时想到他人和社会利益的存在,寻求自己与他人共识的客观基础,由此形成广泛真实的价值认同。破解社会发展的道德难题,可以从楷模的行为中得到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