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泉水瓶子能反复使用吗?

2020-05-22 健康养生 176阅读

可以。矿泉水瓶为塑料制品,具体使用需要根据瓶底标识而定,且最好不要装热水。

目前塑料制品的瓶底标识有:

一、“1号”PETE

矿泉水瓶、碳酸饮料瓶

饮料瓶别循环使用装热水

使用:耐热至70℃,只适合装暖饮或冻饮,装高温液体、或加热则易变形,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融出。并且,科学家发现,1号塑料品用了10个月后,可能释放出致癌物DEHP,对睾丸具有毒性。

二、“2号”HDPE

清洁用品、沐浴产品

清洁不彻底建议不要循环使用

使用:可在小心清洁后重复使用,但这些容器通常不好清洗,残留原有的清洁用品,变成细菌的温床,你最好不要循环使用。

三、“3号”PVC

目前很少用于食品包装 最好不要购买

四、“4号”LDPE

保鲜膜、塑料膜等

保鲜膜别包着在食物表面进微波炉

使用:耐热性不强,通常,合格的PE保鲜膜在遇温度超过110℃时会出现热熔现象,会留下一些人体无法分解的塑料制剂。并且,用保鲜膜包裹食物加热,食物中的油脂很容易将保鲜膜中的有害物质溶解出来。因此,食物入微波炉,先要取下包裹着的保鲜膜。

五、“5号”PP

微波炉餐盒

放入微波炉时,把盖子取下

使用:唯一可以放进微波炉的塑料盒,可在小心清洁后重复使用。需要特别注意,一些微波炉餐盒,盒体的确以5号PP制造,但盒盖却以1号PE制造,由于PE不能抵受高温,故不能与盒体一并放进微波炉。为保险起见,容器放入微波炉前,先把盖子取下。

六、“6号”PS

碗装泡面盒、快餐盒

别用微波炉煮碗装方便面

使用:又耐热又抗寒,但不能放进微波炉中,以免因温度过高而释出化学物。并且不能用于盛装强酸(如柳橙汁)、强碱性物质,因为会分解出对人体不好的聚苯乙烯,容易致癌。因此,您要尽量避免用快餐盒打包滚烫的食物。

七、“7号”PC

其它类:水壶、水杯、奶瓶

PC胶遇热释双酚A

使用:被大量使用的一种材料,尤其多用于奶瓶中,因为含有双酚A而备受争议。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及化学系副教授林汉华称,理论上,只要在制作PC的过程中,双酚A百分百转化成塑料结构,便表示制品完全没有双酚A,更谈不上释出。

只是,若有小量双酚A没有转化成PC的塑料结构,则可能会释出而进入食物或饮品中。因此,小心为上,在使用此塑料容器时要格外注意。

PC中残留的双酚A,温度愈高,释放愈多,速度也愈快。因此,不应以PC水瓶盛热水,以免增加双酚A(万一有的话)释放的速度及浓度。如果你的水壶有编号为7,下列方法可降低风险:

1、不用洗碗机、烘碗机清洗水壶。

2、使用时勿加热。

3、不让水壶在阳光下直射。

4、第一次使用前,用小苏打粉加温水清洗,在室温中自然烘干。因为双酚A会在第一次使用与长期使用时释出较多。

5、如果容器有任何摔伤或破损,建议停止使用,因为塑料制品表面如果有细微的坑纹,容易藏细菌。

6、避免反复使用已经老化的塑料器具。

扩展资料:

瓶材发展

目前,瓶材采用涂覆技术制造阻隔性塑料瓶工艺已呈下滑趋势,德国Krones AG公司、美国利乐公司(Tetra Pak、伊利诺伊州)开始削减生产规模。Krones公司与可口可乐公司共同研制开发了BestPET技术,在瓶子外表面涂覆含氧化硅的涂层。

但该方法由于成本过高,对氧气的阻隔性能不充分,已终止了应用在PET瓶内壁的Glaskin二氧化硅等离子涂层系统的研究工作。

另外,意大利SIPA公司专为PEN瓶开发出一种新型阻隔性的蘸涂物料,其商品名为Smart Coat,其工艺流程是:吹塑加工得到瓶子后,经过蘸涂工序,然后立即放入红外线烘箱内使瓶子快速烘干,再经过第二次涂覆,然行将瓶子处于紫外线辐射下固化。

这种PET瓶的应用目标之一是灌装碳酸饮料,据该公司介绍,0.5升容量,单一用途经过蘸涂的PET瓶,所包装商品的货架寿命可长达一年,而未经蘸涂PET瓶的商品货架寿命只有7周。

英国创新塑料技术公司(AFT)开发出一项专利性的水基流动涂覆工艺,可对一特种阻隔性热塑性树脂制瓶坯的外表面进行涂覆处理,瓶坯经过涂覆工序后,树脂发生固化,可在标准的加工设备上将瓶坯二次拉伸吹塑。

APT公司宣称,采用这种涂覆工艺与未经过涂覆的PET瓶相比,对CO 的阻隔性能提高3-4倍,赫斯基公司正在与APT公司协商转让技术事宜,以获得制造这种涂覆设备的经营许可,设备的设计产能是每小时加工3万个瓶坯,该技术目前已被应用于加工无酒精类饮料包装瓶。

德国亚琛大学塑料加工研究所(IKV)已将其开发的塑料瓶内壁等离子涂覆技术—PECVD,转让给了西得乐公司,IKV还开发有一项塑料瓶外壁涂覆技术,采用了20-150nm的阻隔性涂层,类似于内壁涂覆工艺,可提高PET瓶4倍的CO 阻隔性能,其技术生产系统装置的加工周期为15秒。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塑料瓶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