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性格教育到底有多重要

2020-04-24 母婴育儿 174阅读
如果孩子自卑、懦弱,父母其中必然有一人是苛求之人。
如果孩子喜欢暴力或奴性十足,肯定有一个喜欢打骂的家长。
如果孩子胆小害羞,肯定是因为父母管得过多,时常责怪,包办代替孩子做决定。
如果孩子不善良,父母必有一个人缺乏同情心。
如果孩子不懂是非,必有一个专制,喜欢替孩子做决定的家长,或是一个不明事理的家长。
如果孩子小心眼,是因为缺乏宽容的家庭环境,指责是这个家庭的主基调。
一个缺乏上进心的孩子,往往是因为父母对孩子要求过高,或父母对自己要求过低。
如果孩子很懒惰,是因为父母替孩子做得太多。
如果孩子喜欢埋怨,必然有一个负面思维的家长,每天给孩子传递负能量。
如果脾气暴躁,必然有一个家长脾气不好,习惯通过发火这种不良方式与人沟通。
如果孩子自以为是,这是父母溺爱的必然结局。
如果孩子不会关心人,父母宠爱过度,不让孩子表现。
如果孩子经常不快乐,整天板着脸,那是因为夫妻不和,或父母与孩子关系紧张。
如果孩子过于敏感、多疑,那是因为家庭不包容,缺乏温暖。
如果孩子不喜欢学习,往往是因为家长不爱学习,或者不认为学习有多重要。
如果孩子冷酷、孤僻,必然有一个放任不管或喜欢暴力的家长。
如果孩子太自私,必然有一个溺爱的父母。
我是男生,九零后第一批人,单亲家庭的孩子,家境不佳,出生后父母离异,甩掉大小两个包袱后父亲从此就主动在我的生活中消失掉,去追寻自己的真爱了,至于现在他是死是活,我并不知道也毫不关心——谁会关心一个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呢?
不想从道德角度讨论,二十多年,听得最多的就是对男方在道德上的谴责,与题目无关,所以不表。
先说母亲的背景。
童年时是长女,上面有兄,下面有妹,她排在中间,自然被外婆作为主要劳动者,那个年代并没有什么教育方式可言,外公是上过战场的军人,作风严格,外婆是性格倔强要强的工人,劳碌一生,对子女的要求严格,并没有温言细语风格的鼓励,子女做的好没有一句夸赞,做的不好就是严厉的打骂,典型的中国式教育,母亲作为长女必须承担起大部分家务,母亲从小就揽下一大家子的家务,看着其余兄妹出门玩耍自由自在,她心中自然不满,得不到宣泄,外婆寡言少语,家务事上母亲是她的主要助手,对母亲要求格外严格,长年累月,母亲形成了特别倔强的性格,有怨气藏于深处,绝对不表露于明面,宁愿受罪也绝不低头示弱,一旦忍耐过极限就以冷战形式爆发,老死不相往来。
年轻时遭遇男方背叛,男方坚持离婚坚决放弃抚养权,母亲一人养一子,至今未再婚,多年是家中唯一的经济来源。
虽然母亲性格最大特点是自尊心强,内心强势,但是命运并未给予她格外的眷顾,经济条件弱势,她收入比较低,遇人不淑,至今未再婚,一人养孩子捉襟见肘,在整个大家族中一直处于受亲朋照顾的位置,古训拿人的手软这句话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长期受人恩惠的人是挺不直腰板的,但现实如此,所以她本身是自尊和自卑的矛盾综合体。
再说我自己和母亲对我的影响。
我和母亲两人住在一起,从小到大,长年累月,周围的亲朋好友对我都是提醒和告诫:以后一定要对妈妈好,要孝顺妈妈,不然没有良心!对男方的口诛笔伐就如同大家想象的一样,不赘述。
对我的舆论约束是长期存在的,逐渐演变成了一种习惯:我不能反嘴,不能别扭,要顺从,不然就“没良心”对不起妈妈。所以我小时通常很乖,自知家境不宽裕,基本上不会主动要求大人买东西给我,在内不敢反嘴,在外不敢调皮捣蛋,不和那些“坏孩子”玩,男生一般也不喜欢和我玩,和我玩的一般是女孩子或者所谓的“娘娘腔”,因为他们一般没有攻击性,不会欺负我,这样我还能得到周围人的赞赏“妈妈养了个乖孩子”,我不会去主动认识新朋友,不太敢举手回答问题,上课如果想大便一定会尽量憋到下课才冲到厕所因为怕老师(其实老师并不凶),被其他孩子欺负就会告老师不敢反抗,我明白自己没有父亲替我撑腰,就选择妥协退让,我把重心放在功课上,成绩不错就能让妈妈有面子。长期缺失父亲的影响,也缺乏男性亲属作为弥补,我逐渐有了“人妖”“娘娘腔”的外号,后来读到小学高年级,长期被同学辱骂,有次放学后被班上一群小霸王截住狠狠地打了一顿,理由是“早就看我不顺眼”,他们离开之前,其中为首的在地上抄起一块很大的碎玻璃指着我说:“打得就是你这个死人妖,要是敢告状就砍死你”,当时我孤独无助,莫名惊恐,回家不敢告诉母亲,内心气愤又害怕,并不认为母亲会为自己出头打回去,第二天还要继续上学,不敢去又不得不去,我当时想找个办法杀掉那些欺负我的人,脑海里想象了各种折磨和杀掉他们的想法,特别是那个为首的,显然最终并没有付诸行动,被骂的生活第二天继续。小时候家里亲戚说我“妖里妖气,没有个男孩子的样”,脸上净是鄙夷,我妈脸上无光,也不好说什么,只能跟着训斥我“改好”,这个时候唯一能拿出来说说的好成绩也没有人在意了,感觉自己一无是处,说教的人觉得这是“为了我好,不然以后会出去被别人骂”。而有个亲戚家的孩子,家境好,父母性格开朗,他天生嘴甜大方受大众宠爱,同在一个家族,自然被拿来当成标杆和我比较,看到差距却无法赶上,我年少不知缘由,以为是错在自己。多年后,偶尔回聊起这段不美好的回忆,我妈只说“以前妖里妖气的,还好现在改过来了”,却并没有表示对我当时处境的同情。我自卑的种子,应该就是那时候种下来的吧。
童年时朋友少,从不带进家门,也从不去别人家玩,做客只是母亲带着我,事先叮嘱要听话不能乱坐乱翻要老老实实做好,我不敢越雷池一步。我主要的兴趣就是画画和看书,不出门,孤僻不合群,不喜交谈尤其是和生人。我现在同样不太愿意主动认识新朋友,总是等着别人先开口,长年想方设法逃各种聚会,不愿成为被关注的焦点,如果聚会有陌生人会觉得不自在,如果一个熟人也没有就沉默要么玩手机要么尴尬地坐在一边努力降低存在感,不希望别人聊天扯上自己,平时也难得主动联系老朋友,只是逢年过节偶尔发个信息,遇到麻烦事事先努力自己搞定,尽量不找熟人帮忙,对别人的生活也不关心,一般不主动出手帮忙,怕社交,从小独惯了,比较冷漠,只有寥寥几个知心的朋友,但没有兄弟,没有死党,不会为别人两肋插刀拼命,觉得一个人待着也挺好。
母亲除了上班,不打牌,就待在家看电视,偶尔打打毛衣,没有太多兴趣爱好,她不善社交,认为社交是件麻烦事,她的朋友用巴掌数得过来,不喜欢单位里那些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人,不喜欢巴结讨好领导,不喜欢阳奉阴违的势力眼,她没有野心,没有功利心,不善言辞,没有过人的长处和无出其右的能力,所以她在单位只是一个拿规定工资的底层员工而已,注定了不受领导待见,也无力改变钱少的现状,更不可能改变游戏规则,底层的小人物永远是呗剥削被欺压的,如果在单位受了气,回到家,母亲满腹牢骚除了我没有别人可说,她对体制的不满,对不公的埋怨,对自私领导的怨气,一部分自己咽下去,一部分就进了幼年我的耳朵,然而并没有什么用,我们家依然是在温饱线上下游走。这为我今后对社会事件持相对不满态度和看事情更关注阴暗面埋下了伏笔。
在乡下小学毕业后,进城上中学,青春期撞上了更年期,两代人的矛盾很常见,我性格同样倔强,不低头,因为一些小事或者一句气话就爆发战争,战争是频繁的,流程是固定的:导火索引爆——两人互相生气矛盾升级——打冷战互不妥协——持续数天——家中来客不得不我先开始说话or母亲找亲戚哭诉抱怨我太叛逆令人寒心搬来救兵——救兵上门最后以我妥协认错告终。母亲绝不会首先示好,绝不会先缓和气氛,必须想办法要我低头,这样周而复始。母亲在工作上不能强势压人,在家族里同样也做不到,唯一能压得住的就是我,我成为冷战的常客,使我直接深刻感受到冷战的杀伤性,我不知道其他处理矛盾的方式,冷战是从小耳濡目染的天然而成的,日常处理和朋友同学的矛盾中我自然就用上了,在和别人的冷战中,我变成了我母亲,别人变成了我,虽然儿子可以每次给母亲认错可以被施压,可是别人不会给我认错,更不会拉下脸讨好我,我继承来偏执的自尊,却派不上用场,反而成为人际关系的障碍。
在家族中难免会产生大大小小的矛盾,面对帮助过我们的亲戚,母亲的态度一直是隐忍和退让,即使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而有的家大业大的亲戚有时会认为“我这么做是为你们好”而强势介入我们的生活,母亲依然是陪着笑,表面全盘收下,我最年轻气盛的时候,觉得母亲这么做太软,自作聪明地和长辈顶过嘴,争执过,结果当然是以我道歉告终。我和母亲一直是在某种压抑和自卑中生活过来的,这可能是导致我“有脾气先忍,一发怒就没人压得住”的性格的重要原因之一。
母亲是急性子,习惯事先安排好事情再下手处理,她认为自己的安排是最恰当的,不可以更改,如果我们合作做事,她会一定要求我按她说的做,如果我擅自打乱了她的计划导致计划泡汤,或者指出她做法的不足时语气不耐烦,或者心里有不满让她察觉,她会立刻变脸发脾气,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消解的,一旦发火,她自动切断一切和解的可能性,把话说绝,拒绝我参与接下来的事情,执意自己独自完成目标,而不管是不是符合实际,同时还责怪我“做事不行”,说气话“以后再也不会拜托我做任何事”,接下来开启冷战程序,继续重复历史。我现在回想起来不可理喻,很多事不值得动肝火,很多时候母亲并没有考虑得更周全,为了赌气做了很多没必要的牺牲和内耗。我耳濡目染中把这类缺陷继承下来,在大学时负责安排班级或社团的活动需要和人打交道时,缺陷就立刻爆出来,我和母亲一样,心急缺少耐心,会因为起初设定的目标被打乱或对方的做法不合心意而首选发火,我会苛责和指责对方而不是宽容后想其他办法曲线弥补,做人缺乏宽容和理解,短视,做事死板不变通,只看重个人感受上的胜利,纠结于表面上的尊严,没有大局观。
家中没有成年男人,母亲做事尤其谨小慎微,害怕多疑,每天睡前必须检查门窗是否反锁好,她担心我出事,于是采取驯养,干脆杜绝我调皮捣蛋闯祸的可能,我性格温顺服从、缺乏安全感也是从幼时定下来的。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你小时候父母怎么对你,你长大后,就用同同样的方式对自己,你长大后,就用同样的方式去对待你的亲密的人。也就是说你父母怎么对你,你就怎么对待了恋人和孩子。你成了和他们一样的人。心理学把这个规律叫做“向攻击者认同”,也就是成为当年伤害你的人。我母亲的缺陷继承于她的父母和生活环境,我则继续将其中一些缺陷继承下去,成人以后,我发现了越来越多的性格缺陷,它们有的不是与生俱来却被刻进了骨子里,反思之余想彻底改变却深感无能为力,我母亲虽意识到某些问题曾说过“你以后性格不要像我,在社会上会吃不开”,但现实是我很清楚这些缺陷,却每天都在不由自主地复制他们,不由人的意志而改变。经过多年的努力,虽然部分缺陷有所改善,但随着和社会融入得越深,各种冲突暴露得越明显,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