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核问题对东北亚安全格局有何影响

2020-04-23 国际 241阅读
东北亚的整体安全稳定,需要包括朝鲜、美国在内的相关国家不断积累善意和信任,逐渐营造和平合作的整体氛围。 从年初的韩国天安舰事件到上月的延坪岛炮击,再到美韩、美日以及韩国连续举行的大规模军事演习,最近一段时间,东北亚地区似乎又频临“热战”边缘。但从中国国务委员戴秉国穿梭访问韩国、朝鲜,到美日韩三方外长华盛顿会晤,再到最近相关各方的交替互访,热络的外交似乎迅速消弭了穷兵黩武的硝烟。 作为朝鲜核问题的对话协商机制,六方会谈曾广泛受到国际社会重视,并被视为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合作机制。这一机制涵盖了东北亚主要行为体,不仅为东北亚各方找到战略契合点,成为东北亚就朝鲜半岛问题进行战略沟通的重要平台,更对各方形成了有益的牵制。六方会谈的核心有两条,一是中国的“劝和促谈”,二是六方的“对话协商”。这既展示了中国在东北亚安全格局中的独特影响力,也体现出各方希望以对话协商积累互信、建立共识、解决问题的强烈意愿。应该看到,六方会谈通过朝鲜半岛核问题对话协商的过程及阶段性成果,已经建立起一定的国际信誉,并形成了东北亚安全合作机制不拘泥形式,而关注相关方之间积极斡旋、坦诚交流的实质。 不可否认的是,六方会谈并没有阻止朝鲜半岛的“热点”频出,会谈本身也陷入谈了又破,破了又谈的尴尬循环。这些现实表明,当前的六方会谈机制缺乏必要的互信和约束力。互信建立在各方信守承诺的个体信用基础之上。对六方任何一国而言,如果要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员,必须建立必要的信誉,并承担应负的责任,而非一味按照本国战略意图行事,不断考验国际社会的想象力和忍耐力。与此同时,各方对六方会谈及其涉及的核心问题和关切也应秉持一贯的态度,李明博政府上台以来对朝转趋强硬,近期美国也试图加强在东北亚的安全存在,尤其是美日韩安全防务合作的加强,使东北亚出现针对性抱团的现象,这势必打破地区已经达致的微妙平衡。 六方会谈的效果如何,归根结底取决于各方之间的互信程度,一是主要问题方须承担责任;二是各方要共同努力,不能将核心问题的解决完全寄托于某一方。东北亚的整体安全稳定,需要包括朝鲜、美国在内的相关国家不断积累善意和信任,逐渐营造和平合作的整体氛围。 从总体上看,和平发展才是东北亚发展的主流趋势。金融危机下亚洲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新发动机,更为东北亚发展提供了少有的机遇。目前,在全球求发展、合作更紧密的氛围下,东北亚地区却纠缠于传统安全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不能不说是东北亚的“区域性失策”。而在某种意义上,六方会谈所能积累的区域互信不仅能解决核问题,更能成为东北亚区域合作所必须的催化剂。因此,对这一机制坚持而非抛弃,相关各方对区域互信坚守而非慢待,才是东北亚面向未来的理性之途。 面对发生在家门口的国际争端,中国出于对地区安全的负责精神,勇敢地挑起了协调和组织六方会谈的重任。这对中国无疑也是重大的挑战。但是,到目前为止,中国可以说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即使在疑云密布的时候,中国始终没有失去信心,为保持会谈势头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努力。中国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的努力得到了其它各方的一致肯定和高度评价。 美朝终于改变思维 解决朝核问题的关键在于美朝两国。两年多以来,美朝双方都经历了一个从互不理会、强硬相待,到冷静思考、理智处理的发展转变过程。美国将朝核问题视为全球战略的一部分,将朝鲜列为“邪恶轴心”之一,但由于其扩张战略遇到了越来越大的挫折,美国不得不调整政策,从理想化的保守路线逐渐向理性务实的方向转变。在朝鲜方面,则及时抓住了美国的微妙变化,由一味的强硬态度转为适当的灵活对策。 开始酝酿安全架构 本次六方会谈取得突破,对东北亚的和平与稳定将产生直接影响。共同文件中的有关内容对东北亚地区具有长远战略意义,为构建本地区安全框架开了一个好头。比如,六方在共同文件中同意设立“东北亚和平与安全机制小组”,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为建设地区性安全架构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 本次会谈终于以白纸黑字的方式,将建立地区安全机制落实到了文字上。这无疑是会谈的另一个重大收获。种种迹象表明,六方会谈有可能成为未来创建东北亚安全机制的谈判平台。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