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应着力做好具有战略意义的几个方面工作。
要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紧密结合当代实际,切实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著作的研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分清楚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哪些是必须坚持的基本原理、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哪些是需要丰富发展的理论内容,哪些是需要修正的结论,哪些是过时的应当放弃的具体论断。
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统领哲学社会科学教材建设。哲学社会科学除语言学、逻辑学、考古学、体育学等少数学科同意识形态联系不够紧密外,绝大多数学科都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马克思主义研究不应该也不可能包办代替哲学社会科学其他学科的研究,但在政治方向和方法论上,马克思主义完全可以指导各学科研究。要引导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形成以下共识: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整个哲学社会科学界的共同任务。
意识形态各部门的领导权必须掌握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手中。否则意识形态队伍就会方向不明、思想混乱、是非不分,一旦出现偏差,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各种课堂、讲台、论坛和出版社、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的领导权和主导权要掌握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手里。只有这样,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才能落到实处。
要旗帜鲜明地批评意识形态领域的错误思潮。在意识形态工作中,我们党在历史上有过失误,有过挫折,在现实中也存在一些值得吸取的教训和必须认真解决的问题。但所有这些失误、挫折和教训都不是因为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而是因为没有坚持或没有以科学的态度坚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是正确的。我们要结合无可辩驳的事实,理直气壮地批评那些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观点。在大是大非面前,要力戒暧昧和误导。
要把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和形势教育作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主课。“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这是古今中外的通理。一些人鼓吹历史虚无主义和“告别革命论”,目的是否定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制度,否定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敌对势力拼命歪曲我们党的历史,夸大我们党的失误,丑化我们党的领袖,目的是对我实施“西化”和“分化”战略。因此,必须扎扎实实地开展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和形势教育,用事实说话,以坚定干部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信心。
要研究回答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深层次思想认识问题。特别是围绕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多元化,为什么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而不能搞私有化,为什么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搞三权分立,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能搞西方那种多党制等问题,把道理说清楚、说充分,澄清各种错误观点和模糊认识,引导人们自觉抵制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渗透。
各级党委要切实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大局中去思考,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研究。要在深入了解各种舆情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意识形态领域的噪音和杂音是怎么产生的,这些噪音和杂音为什么会有传播渠道,为什么会有传播市场。其中哪些是不可避免的,哪些是可以避免的;哪些有严重的现实危害,必须尽快解决;哪些危害不够明显,可以冷处理;哪些需要公开批评,哪些需要个别引导;哪些是意识形态工作本身的问题,哪些是由相关地区和部门政策或工作的失误引发的不满情绪和心理宣泄;哪些需要靠说服教育来统一思想,哪些需要靠改进工作来化解矛盾。然后形成决议,认真贯彻执行。
瞄准信息科学技术前沿,加强媒体现代化建设。要及时更新设备,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弘扬主旋律,增强吸引力,占领主阵地,掌握主动权。采取积极疏导和有效封堵相结合的方针,大力传播有益信息,坚决清除有害信息,正确引导模糊信息,及时粉碎意识形态领域敌对势力的进攻。
建设一支宏大的、老中青结合的,政治坚定、知识渊博、表达精当、文风鲜活,深受各界欢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专家队伍。这是解疑释惑、澄清是非,理顺情绪、启迪智慧,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百年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