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良的人物评价

2020-04-26 社会 228阅读

1992年5月起,张玉良 领衔创建上海绿地,任董事长、总裁至今。他带领企业团队把绿地集团打造成中国企业500强和上海市百强企业。从2001年起,他又带领绿地集团融入全国,服务全国,为所到之处带去新的开发和居住理念,使绿地集团逐步成为全国品牌企业。
2000万元起家,今年预计完成1200亿元的营收,明年将进入世界500强行列,绿地集团(下称“绿地”)董事长、总裁张玉良用了18年的时间。
官中有商,商中有官,在地产界,能将这个分寸掌握得炉火纯青的,恐怕非张玉良莫属。张玉良一向不拒绝外界将他划为红顶商人之列,而他最欣赏的人之一正是红顶商人胡雪岩。
虽然低调,但不同于其他国企高层对媒体的谨小慎微,张玉良对媒体一直都保持着开放的态度,面聊抑或电话采访,基本上有问必答。
张玉良每次向外界展示的必是绿地,而非个人力量。张玉良挂在嘴边最多的一句话是,“做政府想做的事”。
最懂政府的商人
9月21日,由绿地开发建设的上海市大型居住社区嘉定城北站经济适用房项目正式启动,这是上海今年保障房建设计划新一轮选址基地中第一个启动的项目。至此,绿地仅在上海地区保障房项目投资已逾100亿元,规划建筑面积近200万平方米。
项目启动仪式前的间隙,张玉良接受了时代周报的采访。有多年政府工作经历的张玉良,一直保持着对国家政策的高度敏锐性。将绿地的发展战略同国家大政方针紧密结合,是张玉良一贯的经营思路。
“我们是最懂政府的开发商。整个中央和地方政府对保障性住房的重视度不断加强,我们要跟着政府导向。今后保障性住房建设会逐步加大。今年绿地在全国建设的保障性住房和中低价房占30%左右,商业地产占30%多,剩下30%多是住宅。我们始终要沿着政府的需求,当时市场的需求,当地百姓的需求来发展。”张玉良称,“在中国,必须要按照这种导向,熟悉政府的模式,政府需要什么,但更要讲究市场。”
1992年,绿地由上海市农委、建委下属4家企业出资2000万元成立。在政府部门工作了12年,时年36岁,时任上海市农委住宅办副主任的张玉良毅然选择“下海”从商,进入绿地前身上海绿地开发总公司。
胡雪岩和印尼华侨林绍良是张玉良非常推崇的两个人物,他们都与政府有着极好的关系,胡雪岩给朝廷运大米、购药品,林绍良给政府种橡胶、节约外汇。而绿地,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参与旧城区改造,进行大规模的公共绿地建设,强调中低价房的建设等与政策导向十分契合的动作。这一系列运作给绿地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赢得了良好的社会美誉,获得政府的优惠政策,建立并巩固了绿地集团的品牌。
2001年,绿地进入上海地产前三名,同时也制定了全国化发展战略。绿地先后在南昌开发了梵顿公馆、中央广场、枫丹白露等住宅或商用项目。
2009年6月开工的中央广场,江西省委书记到场宣布项目开工,数位省委常委、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分别致辞。张玉良对此非常自豪。
2009年,绿地已进入全国21个省市38个城市,经营收入超过745.32亿元。
“做企业是需要赌的”
张玉良曾说过:“做企业是需要赌的。”经历过地产界的大起大落,张玉良对“赌”有着自己的理解。
2004年,当其他房企选择收缩战略时,绿地却开始了更为迅速的全国扩张。“当时我想,这下完了。”张玉良承认自己在当年四五月份确实有点慌。但事实上,绿地不仅没有“完了”,机会似乎更多更好。
“对任何一个大企业来说,宏观调控都是一种机会。”张玉良发现,宏观调控使许多实力不强操作不规范的中小企业被迫退出市场,大企业的优势开始凸显。
张玉良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激进是要有底气、能力匹配的激进,不是没有把握的激进。”
19亿元拿济南8地块、25.8亿元拍下北京大望京地王、60亿元打造郑州中国最高双子塔、300亿元投建武汉金融城……即便在今年宏观调控的形势下,绿地全国拿地扩张的步伐也从未减缓。目前,绿地集团在建面积超过2200万平方米,全面新开工面积预计达1400万平方米。
张玉良认为绿地的扩张是高效稳健型的扩张,“所谓高效,一定要扁平化,大胆授权给第一线,下面团队要高效。但始终坚持两个可控;
第一,发展的速度与支撑的能力、财力可控;
第二,发展的团队力量可控,即人力资源可控。”
新沪商的精明
早在2005年,绿地集团总裁张玉良就野心勃勃地明确提出要做世界500强。张玉良认为,“过去其他国家没有的,不代表中国没有,中国房地产行业完全有可能出一个世界500强。”
如今这个目标触手可及,“今年绿地的能源完成500亿,房地产完成700亿,总共1200亿。已经形成以房地产和能源为主的、主业突出的综合性集团。明年房地产大概完成1000亿,其他的600亿-700亿。明年进入世界500强没有悬念。”张玉良两眼笑眯眯地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有人将张玉良的成功归功于官商背景,但很少有官商背景的企业家能发挥到如此极致。
2008年,绿地集团明确将能源作为2005年以来一直探索的第二主业。在张玉良看来,仅靠一个产业做到营收500亿甚至1000亿元的企业稳定性很差,受市场波动影响大,必须找到一个能与之相平衡的产业使企业“两轮驱动”。
绿地在上海一直有煤炭贸易,规模不大,但有分销、物流基础。当张玉良得知中煤能源[9.91 -1.00% 股吧 研报]集团在为扩大产能寻找出路时,果断地于去年5月,与中煤确认签署框架性战略协议,在上海建设煤炭分销储备煤基地。该基地有望实现年千万吨级的吞吐量,大约为上海年煤炭消耗量的10%。
张玉良看准了市场机遇,我们两家是“闪电恋爱”,紧接着“闪电领证”。接下来是如何尽快落实投产。
绿地的发展,一直得到银行资金的有力支持,同时,绿地也为一些项目做了信托,或引入海外资本。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也是张玉良一直在筹谋的重大事项。
此前,因为发行议价低于资产净值,绿地放弃了发行基金进行融资。由于考虑各种成本大、时机不成熟,绿地的IPO一直未能成行,精打会算的张玉良一定要为绿地上市等到理想的价格。
“上市的事情,我们还在继续稳步推进,会按照需要来做,并不急于一定要在某个时间上市。”张玉良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