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宋岭春用三八大盖步枪击毙了日军的飞行员,打落了日军的飞机,受到了时任胶东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的接见。 枪起机落 敌机突然出现,扫射宋岭春的眼睛一直随着飞机的飞行而转动。突然,一股浓烈的硝烟扑面而来,他下意识地紧闭了一下眼睛。等浓烟散去,他再睁开眼睛观察时,宋岭春惊讶地发现,一架敌机已飞到他的正上空。此时,敌机在宋岭春的上空仅有一百多米,地面上稍有风吹草动都将引来狂轰滥炸。 看着在一百多米高的上空飞来飞去的敌机,宋岭春不由得看了看自己身边的那只三八大盖步枪。"三八大盖"步枪,是日本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定型生产的,它是侵华日军使用最多的枪支。因为该枪在枪机上方设有一个防尘盖,因此被称为"三八大盖"。
宋岭春一边盯着飞机,一边把子弹压进弹仓,准备向飞机进行射击。但就在宋岭春把枪管伸出草丛准备瞄准时,他忽然想到了什么,又慢慢地把已伸出去的枪收了回来。 当时,部队有规定,凡是遇到敌机轰炸时,都要做好隐蔽,不能擅自暴露目标,以免给我方带来更大的伤亡。除了规定以外,宋岭春其实心里也没底,自己拿的毕竟是支步枪,用这步枪打敌人一点问题没有,但要用它来打飞机,是不是有点异想天开了? 但那时的宋岭春对飞机的结构真是一无所知。光知道在天上飞,油箱在哪儿都不知道。飞机依然在宋岭春的眼前转来转去,似乎在向他有意挑汛。窝着火的宋岭春紧紧地盯着这架绕着他飞来飞去的家伙。突然,就在飞机转弯的时候,宋岭春眼睛一亮,因为他清楚地看到了驾驶飞机的飞行员。 看着飞机从他眼前横着飞行过,他举起步枪快速起身,一边瞄准一边根据飞机的速度盘算着开枪的提前量。就在宋岭春屏住呼吸,准星紧紧咬住飞行员的前方时,没想到敌机突然转弯,径直朝着宋岭春飞了过来。宋岭春急忙调整枪口,直接瞄准飞行员的头部。屏住呼吸,手指轻扣扳机。日军飞机摇晃了两下,立即失控。 宋岭春用步枪打下日军飞机的事迹很快传开,当时任胶东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接见了宋岭春。许司令不仅当面称赞宋岭春打得好。之后,还专门召开了一次连以上干部会议。开会的时候,他说以后飞机来了,隐蔽还是要隐蔽,打还是要打,步枪,机枪都可以打。 用步枪击落敌机的传奇经历,激励着年轻的宋岭春,从那以后到1945年,他先后被授予“战斗大功奖”2次、“战斗模范奖”1次。 轰炸频繁,面对肆虐敌机除了疏散隐蔽,他心有不甘,分秒之间,步枪瞄向飞机
我刚上网找了一下,发现就只有这么一个实例了,而且打下来是因为击毙了飞行员,个人感觉这已经是十分巧合之中的巧合了
飞机俯冲时,相对速度很快,从地面只能看到飞机的横截面,这时飞机的被弹面小,如果不是正对着飞机,向飞机射击时需要比较精确的提前量,否则很难命中目标,况且那时的防空火力都依靠人工瞄准,本身命中率不高。二战时,使用高射炮需要消耗上万发炮弹才能有机会击落数架飞机。
我上网还找了些有关的观点,你问的是战斗机,轰炸机没必要低空飞行,这就暂且不提了,二战时期一般的战斗机和歼击机为了攻击目标都会拉下机头(没有那些导弹一类的现代玩意),在这种情况下,一般都是用高射炮之类的东西,不排除用本能端起枪扫射的,一般要是能造成伤害的最多只有重机枪和狙击步枪了,但要真的打中,首先是必须飞机在500米低空,其次是要速度很慢,子弹才有可能打得中飞机,这已经是概率十分小的事件了
,因此首先需要满足这几个条件:
飞行员作死将飞行高度拉得很低很低,这种情况只有在中国很常见,当时中国空军本来就没几架飞机,一打几场空战后几乎消耗殆尽,那个时候的小日本的飞机很多时候都是畅通无阻的,这种情况便会有发生,驾驶员的过于轻敌以至于飞机飞行高度过低
其次得有一把好的武器,在地面上能打穿静止的飞机装甲的枪有很多,然而还得看这把枪的综合性能,汉阳造那种就算了吧,因为要击中相对于静止物体来说比较“高速”移动的飞机,概率是十分低的,因此要有多发子弹在短时间内打出才会提高集中的效率,而且还要有较高的精确度(或者是一个善于瞄准的持枪士兵)
飞行员的狗屎运或者是地面士兵的十分好的运气(这个不必多说了吧)
一个能够站起来反击战斗机扫射的士兵,一般情况下遇到空袭,除了躲和趴下,还有什么方法?站起来用枪打那就是作死,一般只要稍微有一点防空作战经验的士兵不会这样做吧?上面提到的那个八路幸好还有点理智(思考过后才开枪,否则的话暴露了目标可不是件好事)
假设在满足以上条件后,子弹击中了战斗机,那么接着便是关于飞机被子弹打中后的推导,一般情况下,打中机翼一类的部位,一个小弹孔能有什么大影响,这跟战斗机的一所子子弹打过来不同,轻则弹孔一片,重则飞机损害极大,那么要害的部位只有发动机,然而那么点的面积怎么可能那么轻易打得中呢?还有驾驶舱,上文的那个八路是在别人的挑衅下看清了飞行员的位置,而二战除了中国战场以外还会有哪里的飞机敢如此挑衅?上文那个已经是挑衅作死到了一个把自己的薄弱处暴露给对方的地步。飞机肯定得有装甲,一般都会装在发动机这样的部位,即使是小日本的某些型号几乎没装甲的飞机,然而发动机部位还是得有装甲,而毛子的伊尔2更是因为是对敌攻击机,因此更多的部位都装上了装甲。
那么便是第五个条件
5.子弹恰好击中飞机而且打在了面积相对来说很小的要要害位置
本人学识尚浅,还不怎么懂得用物理公式来计算这些东西,也不太会搬出一些数据来解释
不过据我看来,在排除了前面的锁哟偶其余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单纯是一把枪对着一架飞行状态下的飞机的话,就只能看概率了,若飞机本身看作一个区域,将发动机这一类的要害部位面积设为a,飞机整体面积设为b,枪瞄准的区域设为c,那么首先要满足b/c的概率击中飞机,在满足a/b的概率击中要害部位,且每一个时刻a区域都会在高速变化,设每秒变化的面积为a1,也就是说在每一个时间内,随着a的变化,c的面积要大大增加,而一个神枪手况且都做不到这样瞄着一架飞机,更别提百发百中,况且二战时期的飞机和最早的飞机已经差别大了去了,不再是那种莱特兄弟的或者是一战的互相拔手枪射击的了,所以说,若直接分析二战时期的枪对战斗机的危害,只要不是飞行员刻意地做死(降低速度和高度),还怕被打中可以说就是杞人忧天
不求采纳(不过我觉得我这样的回答也应该不会好到那里去-_-''),只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