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时事新闻写一篇有关经济方面的时事热点评论,近期,望原创,谢

2020-04-27 社会 120阅读
春节假期刚过,不少地方就出现了学生哥忙碌的身影。家教、卖场促销、餐厅服务、发放传单、工厂打工……据媒体报道,目前招工渠道已经全面渗入学生的朋友圈,不少学生在寒假期间勤工俭学,却遭遇了收费办证、工资拖欠、超时工作等尴尬。
说起来,学生版“打工奇遇”已是老生常谈。如果有一本专门记载相关问题的新闻史,里面的报道必定让人眼花缭乱:遭遇骗局的案例屡见不鲜,“廉价剥削”也时有发生,从黑中介骗取费用、企业违规收取押金、超时加班、扣减工资,到诈骗财物、骗色害命等等,种种陷阱让大学生防不胜防。
按理说,学生假期打工可以减轻家庭负担、增加社会阅历、积攒工作经验,本该是部励志剧。但因为部分商家、不良中介等“从中作梗”,硬是画风突变,成了不折不扣的苦情戏甚至犯罪大片。从报道来看,涉世未深的学生已经成了很多非法商家眼中好用又可欺的“香饽饽”,甚至因为用工荒而形成了利用学生牟利的产业链——学生还没真正踏入社会,就已经领略了“江湖险恶”,这样的“学费”真的有点贵。
何以至此?一言以蔽之,学生“可欺”的根源在于弱势。一方面,学生本身就“好欺负”——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仍然淡薄,维权意识和能力相对不足。从案例来看,他们一旦遭遇纠纷,或者自认倒霉,权且吃一堑长一智;或者不懂得保留维权证据、不熟悉维权途径,只好“任人宰割”。另一方面,学校、社会各方对学生的保护也不够。面对黑中介暗中潜伏、非法企业巧设圈套,学校、社会包括相关法律法规,都难以为学生群体提供强力的保障。
因此,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多方“补课”。首先,学生需自觉提高维权意识和技能,而学校也应该通过开办讲座、社团活动等形式,向学生传授实习经验、注意事项等,帮助学生做好观念与技能层面的“武装”。
其次,监管部门要更给力。目前,学生维权可找公安机关报案,到工商部门投诉、向法院提起诉讼等,这些途径为不少学生解决了难题、挽回了损失,但还远远不够。从报道来看,相关部门习惯坐等上门投诉而非主动消除隐患,甚至面对投诉“踢皮球”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在这方面,在寒暑假前集中整治各类黑中介,与学校配合对各种非法招聘小广告等进行核实、清理等,应该成为常态。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