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下面还有两 句是什么来着

2020-09-17 文化 167阅读

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是冯梦龙的《警世通言·卷十七·钝秀才一朝交泰》中的最后一句话,所以没有后面的话了。

原文:《警世通言·卷十七·钝秀才一朝交泰》

明末:冯梦龙

其年正是三十二岁,交逢好运,正应张铁品先生推算之语。可见: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译文:他的年纪正好是三十二岁,得到了好的运气,真是应验了张铁品先生推算的话,由此可见:世间的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一丝一毫都不得人们更改。

《警世通言》完成于天启四年(1624),收录宋、元、明时期话本、拟话本40篇。题材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婚姻爱情与女性命运。其二,功名利禄与人世沧桑。其三,奇事冤案与怪异世界。从各个角度呈现了当时生活中的社会百态。

冯梦龙,与兄冯梦桂、弟冯梦熊并称“吴下三冯”。他的作品比较强调感情和行为,最有名的作品为《喻世明言》(又名《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三言与明代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两拍”,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代表。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在《警世通言》的内容里,宋元旧作占了将近一半,如《陈可常端阳仙化》《崔待诏生死冤家》等,但它们都或多或少地经过冯梦龙的整理、加工。

在《警世通言·绪言》中,冯梦龙自言将前代、今世的传说、野史,搜集整理。

他表示,收集的多是野史之类,至于是事实还是虚构,都无需要去深究,也没必要“去赝存真”,因此书中人物、内容等是实事存在还是故事传说,其实无须理会,“其真者”可以作为经典、正史、经书等的补充,“赝者”,则是取它的“激扬劝诱、悲歌感慨”的意义。

无论是事实、还是虚构,只要道理不悖,即“事赝而理亦真”;只要“不害于风化,不谬于圣贤,不戾于诗书经史”,便是善的,真的。这也是冯梦龙纂辑此书的目的。

至于书名定为《警世通言》,在《警世通言·绪言》中,冯梦龙称:“大抵如僧家因果说法度世之语,譬如村醪市脯,所济者众。”所以“遂名之曰《警世通言》”。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