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圣先师孔子读后感

2021-11-03 文化 370阅读
读《至圣先师孔子》有感
孔子,之所以被称为至圣先师,在于他为人的君子之道和先驱的教育思想。这是我读了《至圣先师孔子》一书后的最大感触。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春秋时代著名教育家。传说他是麒麟转世。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话是孔子对君子的一个评价,也是他自身追求的人生轨迹。
孔子自幼发奋自学,比一般的孩子努力胜多,从小就有了一种君子风范。一次,他和小伙伴原壤一起去玩,他们捏了许多祭器(祭天的道具),假装祭天。这个游戏引来了一群人,为首的一位问孔子:“你知道为什么祭器底部都有一个洞?”孔子答:“因为不让人拿去当盛东西的器皿。”完全正确。那人又问:“你知道天子、诸侯、大夫各几胥?”意思就是天子、诸侯、大夫看歌姬表演时各有几人表演?孔子答:“天子八胥、诸侯六胥、大夫四胥。”意思就是天子有八八六十四个歌姬,诸侯有六六三十六个,大夫有四四十六个。又完全正确。那人想:“这个小孩不简单,他长大后我得重用他。”小孔子哪里知道,那人就是鲁国军机大臣季平子。
后来,孔子周游列国,途经卫国。卫灵公问他:“您在鲁国赚了多少钱?”孔子很不高兴,随口说道:“一天六千斗大米!”卫灵公陪着笑脸说“行,我也这样对您!”结果第二天,孔子就离开了。可见他一身清廉。
孔子在鲁国当过国库看守官,也当过牧场总管。历史上记载,孔子当国库看守官时,从未有过偷窃现象;孔子当牧场总管时,牛羊长得格外好。又可见他治国的本领很高。
孔子是儒家的代表,在为人为师方面,堪称我们民族的先行者。半篇《论语》平天下,若问:“《论语》是谁所著?”也许会有人回答:“孔子!”,谁成想,孔子连“《论语》”是什么都不知道,它是孔子的弟子们在老师去世后将他生前的话编成的。下面是几句《论语》的精华:
学而实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据《论语》记载:一次,他的弟子子贡问他:“想做的就去做吗?”孔子回答:“怎么行!得考虑好再去做。”他的弟子冉又问他:“想做的就去做吗?”孔子答:“当然!怎么不去呢?”有人奇怪地问:“子贡问你:‘想做的就去做吗?’你说:‘怎么行!得考虑好再去做。’冉又问你同样的问题,你却说:‘当然!怎么不去呢?’这是何意?”孔子笑答:“子贡为人鲁莽,常常莽撞行事,我让他不要太过鲁莽;冉为人怯懦,我让他胆大一点。”瞧,他即使面对同一个问题,也考虑提问人的不同情况,可见孔子教育方法的应人而宜,不愧为伟大的教育家。
当年孔子三千弟子遍天下,而今儒学思想绵绵2500多年远远流长。夕阳温暖着他的梦想,今人在自觉与不自觉中,正默默践行着至圣先师的辉煌。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