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闪光灯,不用电池,比傻瓜还笨的低科技相机Lomo获得玩家垂青。《穿街走巷》带你去认识这个新名词,领教一下笨机的厉害。
Lomo在外国掀起热潮,Lomo迷俱乐部纷纷成立,还形成了Lomography一词(即用Lomo拍照的艺术)。Lomo在我国虽然还不很普及,却也有一批忠实支持者,而且数目还在不断升级。
上个星期,Lomo亚洲协会负责人达米昂·布拉谢(Damien Brachet)就专程到新加坡与一群Lomo迷见面。
高科技人玩低科技相机
林方海(27岁)与王利多(31岁)是Furious 平面影像设计公司的主脑。两年前,他们在杂志上读到Lomo在国外掀起的地下热潮,加上有朋友玩Lomo,便上网订购。
方海到美国旅行的前一天才收到Lomo。 从旧金山启程的他,坐了3天3夜的巴士才抵达纽约,在路上他渐渐认识Lomo相机的功能,并用它来记录路上心情。
方海说:“Lomo不需要电池,比傻瓜相机还要傻瓜。拿起便拍,不用设光圈和对焦,然后因此错过宝贵的瞬间光影。它只需根据拍摄距离,将观景窗内的指针调向可爱大头(特写)、两个人头(半身)、三个人头(全身)、树(全景)即可。”
利多说:“镜头非常好。光圈大,不用闪光灯也能在低光源的地方拍摄。虽然属于傻瓜相机,但因镜头关系,呈现出来的颜色,鲜艳度是一般傻瓜相机无法媲美的。”
王利多还把低科技相机拍出来的照片,利用高科技加以处理,还带来了新鲜的效果。他的公司把Lomographs制成名片和网页首页,并首先应用Gif Animator将4格Lomograph制成网上迷你动画。
Lomo原是前苏联武装部队间谍用的低科技相机。1991年,两位维也那美术学生沃尔夫冈·施特兰晶格(Wolfgang Stranzinger)及马蒂亚斯·菲格(Matthias Fiegl)在捷克度假时,在一家旧货店找到旧款Lomo,用后发觉照片效果很自由很独特,于是Lomography诞生了。
1996年,二人说服圣彼得堡当时的市长兼列宁格勒光学仪器工会总经理普丁(Putin),继续生产Lomo相机,这不仅对有益于他们的国家经济,也对促进艺术文化很重要。Lomo革命于是展开。
Lomo各种版本
Lomo相机有多种版本,Super Sampler可拍4格直下的连续动感照片;Action Sampler可拍四格连续动感照片;Cyber Sampler和Action Sampler无异,只是外型不同;Lomo Campact/ Lomo Kompakt Automat是Lomo最经典的产品;Holga Microspy是基本的迷你“间谍”相机;Lomo ELF Night Vision是能在全黑暗拍摄的夜间相机。
《联合早报》
LOMO是一台五0年代俄国间谍专用的迷你相机,于九年前由德国人再度发现后重制生产,但因为一年仅生产三千台,所以欧日各地的LOMO迷总是引领企盼。
LOMO最特别的地方在于它的镜头,经由独特弯曲的角度,让它得以日夜兼拍无须闪光,而且对于红、蓝、黄感光特别敏锐,Damien表示,用正片冲出相片的色泽异常鲜艳。
另外千万别被光圈、焦距的功能吓著了,手握一台LOMO,放松心情想拍就拍,别在意角度、别注重姿势,记得要求冲印店洗出所有的照片,那怕是曝光过度与反差模糊,绝对有你意想不到的效果。而由于不需要闪光灯,所以建议采用感光度400的底片。
看一看老式的间谍照相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