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历史上,史诗电影可说是随着电影的兴起而兴起的,默片时代曾一度涌现了大量史诗片,众多电影大师身体力行,其中格里菲斯拍摄的《一个国家的诞生》,就是史诗片中的不朽之作。爱森斯坦的《战舰波将金号》、《十月》也都颇具史诗电影的格局。而到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史诗电影主要是为了抗衡电视的普及而复兴的,当人们被电视所吸引,电影能将人们重新拉回到影院中的,唯有依仗豪华盛大的场面去打争夺战了。事实上,这一时期也正是史诗电影的黄金时代,自1953年首部宽银幕影片《圣袍》诞生以来,地密尔的《十诫》、威廉·惠勒的《宾虚》、库布里克的《斯巴达克斯》、大卫·里恩的《阿拉伯的劳伦斯》等一批“重磅炸弹”相继问世,它们大都从圣经和古罗马历史中直接取材,以高成本大明星作号召力,一时来势汹汹。这股史诗片热的余威一直延续到七十年代,其间人们耳熟能详的佳作有科波拉的《教父》和《现代启示录》。
而进入八九十年代后,史诗电影渐趋式微,佳作更是寥若晨星,人们记得住的恐怕是贝尔托鲁齐的《末代皇帝》,黑泽明的《乱》,此外还有《与狼共舞》和《勇敢的心》,有趣的是执导这两部影片的特斯特纳和梅尔·吉普森分别是演而优则导修成的正果。而到了近几年,拜电脑特效和CG之赐,斯科特的《角斗士》因逼真地再现古罗马昔日的辉煌,使史诗片进入一个新的境界,至少人们知道,以后拍史诗片再不必劳师动众就可再现千军万马的壮观了。随后出现的吸引全球目光的奇幻史诗片《指环王》,已叫人难以分辨究竟是影片本身还是特效带来了那份震撼。
3给史诗电影定义
史诗电影虽然人人都看过,但对于其认定历来都是争议巨大的,自电影诞生以来,谁也没有为史诗电影的标准下过严格的定义,抑或一个硬指标。这也造成史诗电影认识的困难和概念上的混乱。人们对一部电影具有了宏大的气势和格局,都喜欢冠上史诗字样,例如战争史诗、平民史诗。例如新近上映的《天地英雄》对于本片的属性,就特别难以界定,有人说是武侠片,有人说是动作片,而该片的导演何平却坚持认为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史诗电影。
但是纵观影坛上的经典影片,我们在认定一部史诗片时却似乎没有这样的困难。例如《宾虚》、《阿拉伯的劳伦斯》、《斯巴达克斯》、《日瓦戈医生》都毫无争议地被一致公认为史诗电影中的佳作。即使一些有独创性的影片,认定起来也无多少争议,《2001:太空漫游》是一部人类对于未来思考的史诗片,而非单纯的科幻片;《巴顿将军》是一部人和战争的史诗片,而非单纯的人物传记片。
这就可见史诗电影并非无章可循,它还是一把有形或无形的标尺。
首先它们必定有史的成份。但并不是说所有的历史题材都能成为史诗电影,有人为此确立了一个时间概念,跨度一般不能少于10年,若能横跨几个时代就更好了。影片长度也不能太短,可以三五小时不等,但一般以二小时为宜。在这个长度里浓缩一个时代抑或几个时代的历史或事件,它可以“横的移植”,也可“纵的移植”,可以展现人物群像,也可以在时代的大背景下凸现单个人的命运。
它必定是高投入的大制作。电影史上不少片厂往往将史诗电影作为“重磅炮弹”抛出,期望“一片救活一个片厂”,成功的例子便是《十诫》,当年投资1350万美元,却赚了近4300万美元。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重磅炸弹”差点砸了自己饭碗的也大有人在,其中最著名的便是1963年拍摄的《埃及艳后》,投资为4400万美元,票房仅得2600万美元,使投资该片的福克斯公司赔了个稀里哗啦,几年都未缓过气来。这就可见,史诗电影不是谁想拍就可拍的片种。
翻开奥斯卡的记录,不难发现史诗电影也是小金人的宠儿,除了上面提及的大部分影片外,还有《乱世佳人》、《环游地球80天》、《桂河大桥》、《甘地》、《巴顿将军》等影片均荣膺过最佳影片的桂冠。若论获得提名的影片,则更是不可胜数。这是可以理解的,动作片难登大雅之堂,文艺片也是愈来愈“小众”,而史诗片则兼具大众性和传奇性,再说制作者也是没有功劳还有苦劳,评委怎么也要投它一票了。
4著名的有:
<圆明园>
《勇敢的心》
《角斗士》
《亚瑟王》
《华氏911》
《阿拉莫之战》
《珍珠港》
《爱国者》
《拯救大兵瑞恩》
《最后的武士》
《边城英烈传》
《现代启示录》
《勇士传奇》
《阿拉伯的劳伦斯》
《西部往事》
《乱》
《黑潮》
《宾虚》
《战狼》
《美国往事》
《匈奴王》
《2001太空漫游》
《英国病人》
《刺杀肯尼迪》
《十诫》
《埃及艳后》
《辛德勒的名单》
《墨西哥风暴》
5强烈推荐看一下这个网页
6其余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