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认知理论的基本观点

2021-11-04 健康养生 347阅读

情绪认知理论(cognitivetheoryofemotion)是心理学中主张情绪产生于对刺激情境或对事物的评价的理论。认为情绪的产生受到环境事件、生理状况和认知过程三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认知过程是决定情绪性质的关键因素。

它包括:

1、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

2、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

3、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

4、西米诺夫的情绪认知一信息理论;

5、扬和普里布拉姆的情绪不协调理论。

扩展资料:

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个体对环境事件知觉到有害或有益的反应,在情绪活动中,人不仅接受环境中刺激事件的影响,同时要调节自己对刺激的反应,情绪活动必须有认知活动做指导,因此在情绪活动中,人们需要不断评价刺激事件与自身的关系。

具体有三个层次的评价,即初评价、次评价和再评价。

1、初评价是确定刺激事件与自己是否具有利害关系,其中经验起重要作用;

2、次评价是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反应,是一种反馈性行为;

3、再评价是评价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有效性和适宜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情绪认知理论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