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2020-05-15 综合 57阅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大学毕业生已由昔日的“天之骄子”转变为“平民百姓”,已不再受到用人单位的宠爱。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问题已引起了政府及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大批专家、学者开始探讨如何在新形势、新制度下帮助大学生就业。在这种形势下,许多专家主张高校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应从向“职业指导”或“生涯辅导”转变。面对当前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笔者认为,大学生必须积极应对,早准备、早行动才能在将来的职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常言道:机遇只会青睐有准备的人,那么大学生在校期间应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呢?
笔者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要紧紧围绕“以就业为主导、着力提高自己的管理服务意识和能力,着力加强大学期间知识、能力和技能方面的储备”的宗旨,把握好大学生活的每一天,少一份迷茫、多一份坚定和执着。
一段时期以来,就业问题引起广泛关注。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国有企业的战略调整,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加上每年城镇新增劳动力在2000万左右,劳动力供求矛盾日显突出,如何基于国情,妥善处理劳动力市场吸纳与创造就业机会关系,从中长期发展战略上制定就业政策,考虑就业优先原则,成为应时之需。在日前召开的“中国市场经济论坛第60次会议”上,来自有关部门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们就此进行了深入地分析,有些意见值得重视。 判断失业率,既要科学统计,又要结合国情 估计失业形势,既不可夸大,又要高度重视 拓宽就业渠道,既要转变观念,更要有新思路
对于就业者来说,重要的是转变思想观念,在就业行为上接受市场观念,要切实认识到失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在经济社会不可能被消除。学者们认为,市场经济尊重竞争,竞争机制必然带来优胜劣汰。失业的压力反而会促使广大劳动者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去掉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认识到“主人翁”地位并不意味着就进了就业的“保险箱”,而只有鼓励在市场竞争中创新和创业,通过劳动者自身素质的提高才会创造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和更多的社会福利。
对于决策部门来说,应当从改革体制、调整结构、发展创新的角度,从战略的高度考虑问题,把促进就业作为更高层次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与指导方针。应通过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专家们提出了一些有效的途径:一是加快二元经济转型,将城市化、工业化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紧密结合;二是升级三次产业,利用三次产业互动释放就业空间,加强劳动力的牵引作用,强化服务业的发展;三是加快非公有经济的发展,政府应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降低创业门槛,减少社保方面的人力资本负担,消除中小企业发展的各种无形障碍,特别是增强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四是政府也要切实转变职能,打破行政性垄断,强化就业指导,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对困难群体提供就业的基本保障,通过构建有效的失业保障体系促进再就业工程的实施。总之,就业政策要有新思路,拓宽就业渠道才能有新突破
在这种形势下,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也是相当的严峻。因此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准备的问题也就必然引起当代大学生的思考。
一、我国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的背景和原因分析
1、中国出现就业难问题首先是经济转型的结果。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了史上空前的大规模结构调整,新兴产业不断创造新细工作岗位的速度远远低于传统产业不断摧毁旧的工作岗位的速度,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出现大批失业(当然包括大学生)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成本。从那时起,我国出现劳动力过剩现象,就业问题成为社会生活中最为紧迫的问题。(《中国的劳动和社会保障状况》白皮书)
2、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就业的影响。经济全球化使国际资本在全球范围内重新配置和国际间重新分工,这让中国成为了世界制造业中心之一,中国也要参与世界范围内有限就业岗位的竞争。
3、加入WTO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中国入世后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优势是在劳动密集型产业,这恰恰给人力资源充沛的中国在短期内增加了就业压力。入世对中国大专院校的影响是我国的高校原来并未看市场设专业。另外,外语、计算机是入世后的通用语言和电子商务的基本手段,但我们国家相对薄弱的基础教育,使这两方面成了就业的门槛,很多大学生在面临用人单位对英语和计算机的要求时陷入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处境。
4、高等院校的连年扩招带来的就业问题。随着1999年首批扩招学生毕业走向社会,一个严峻的现实摆在了大学生面前,需求少了,毕业生多了。严峻的就业形势随着扩招后毕业生的增加愈演愈烈。
5、高等学校育人方面自身的不足。大学生天之骄子、人上人的心理在高校的教育管理中根深蒂固。很多高校对大学生在社会上的就业问题或认识不深,或准备不足或指导不力,以至于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曾出现过自己培养出来的学生因为缺少对应聘过程的准备工作而在竞争中败比的案例。
二、当前大学生的就业趋势
1、学生就业期望值缩水。随着很多行业就业岗位的亮点变暗,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在逐年降低。
2、人才浪费现象严重。很多本科生完全就能胜任的岗位在用人单位方面一定要开出研究生的单子,结果单位的虚荣心是满足了,但人才浪费了。
3、学生就业成本提高。制作高成本的简历,提高包装自己的费用;盲目参加招聘会的车船费;找关系、拉人情费都在增加大学生的就业成本。
4、大学生不就业现象增多。因为客观就业形势所迫,很多学生主动申请不就业,如选择继续考研等。
5、人才流动趋向集中。学生宁愿“一意孤行”地耗在经济发达地区或大城市,也不愿意到国家已经给了很多政策的西部地区去。
6、学生就业不公平。我国当前社会的发展尚不成熟,就业市场尚不完善,学生不能公平、公正地竞争就业。
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1.认清形势,转变观念
从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可以看出,长期来说我国的经济发展仍处于上升阶段,对人才的需求不会减少。但短期内由于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势必放缓,今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率比上年同期回落了2.3个百分点,这样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带动作用就会减弱,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一些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有待转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高校大学毕业生已由昔日的“天子轿子”转变为“平民百姓”已不再受到用人单位的恩宠,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形势日益严峻,就业压力问题引起了党和政府及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一方面,就业观念不能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认为上大学就一定能找到一份体面的高收入工作,再择业时,也不要只倾向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而不愿意到基层乡镇民营企业,更不要存在“等、要、靠”的消极思想。国家发改委统计数据表明,我国中小企业提供了75%以上的就业岗位,所以中小企业,服务行业是一片很广阔的天地。另一方面,也不要以为自己念了大学,就要求有比大专生、中专生、高职生更高的回报和更好的待遇。对学历不要看得太重,它只能证明在教育上你所达到的程度,但是并不等同于你在工作上所完成的任务、所作出的成绩,这是两个问题,不要总是把自己的学历和实际工作联想到一起。
2.把握机遇,理性选择
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环境给大学毕业生带来了一些新的机遇,面对这些机遇,我们应积极把握,同时又要理性选择,走最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不能盲目跟风。投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很好,但如果对农村没有基本了解,工作中也会出现很多麻烦。去创业当自己的老板,不必看别人眼色行事,很自由,但创业的多成功少,风险很大。所以,选择走哪条道路,一定要经过慎重考虑,经过认真分析做出理性选择。
3.克服不足,提高内功
对于用人单位普遍反映的动手能力差,沟通能力不强、缺乏责任感等不足,大学生应尽量克服。首先,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要积极参加实践,锻炼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自己较强的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这样才能增强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其次,要加强道德修养,增强责任感。在应聘材料中不要弄虚作假,一旦签订合同就要认真履行合约。工作过程中要有主人翁意识,爱护单位财产,维护单位名誉,做一个有道德、有责任的人。
四、做好生涯规划与就业准备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首先是自我的认识,基本情况,个人特征,价值观,胜任能力。再就是知彼,就业的公司需要的是些什么人,公司的制度,公司的福利,公司的发展方向,。最后就是职业生涯分析,个人因素分析,家庭环境分析,社会环境分析,职业环境分析。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