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盆栽腊梅多开花?

2022-04-23 家居 86阅读

腊梅开花稀疏的原因有①水涝,有旱不死的腊梅之说,养护时切不可浇大水或土壤长期湿润,然而三伏天花芽形成时不可长期缺水。②风吹,腊梅切忌放于风口,落叶后一定要放在避风向阳的地方。③缺肥,4~6月萌发新叶和枝条时,每10天施一次以磷、钾为主的稀薄饼肥水,入冬时要停止施肥,防止花期缩短。④入室太早,腊梅入室过早,室温过高和通风不良,会引起落花落蕾,并使新叶抽生过早,花期缩短,不利于明年的花芽形成。⑤缺少修剪,花后未及时重剪,花枝没有短截,新梢未及时摘心等。

促进多开花的措施:

1.上盆

腊梅上盆或换盆宜在花后进行,上盆前要疏除一些衰老、弱、病、烂根,促进新须根的发生,在花后对一年生枝留足2对芽剪除,培养土用塘泥或园土5份,沤熟糠麸、厩肥4份,钙、镁、磷肥各一份。花前要疏蕾,一般10厘米枝条留4~5对花蕾,疏时用剪刀,以免伤及输导组织。

2.适时修剪

腊梅的花以5~20厘米长的短花枝上着生最密,中花枝次之,35厘米以上的长花枝着花稀疏,大多徒长枝不开花。素有腊梅不缺枝之谚语,花谢后发叶前,结合造型,应较重地修剪一次。对一年生枝条留2~3对芽短截,并及时更新老枝,短截后的枝条再长出新枝长10厘米时,进行2~3次摘心,促发短枝,使树形匀称优美。在修剪摘心的同时,如株形方位不需要伸长时,应及时用剪刀疏芽,4~6月要经常观察枝芽生长情况,除去无用的徒长枝。7月后株型已定,如再抽芽发枝,应及时疏枝摘心,保证花芽分化。

3.盆土配制

腊梅的盆土要酸碱度适宜,营养丰富,透气保水保肥力强,团粒结构良好,盆土保持油菜籽到豌豆大小的团粒。河南、安徽的培养土用腐叶土3份、菜园土3份、粗砂2份、炉渣2份配制而成,拌匀消毒,杀灭病虫草害。

4.腊梅喜肥

在清明节前浇一次较浓的腐熟人畜粪或复合肥或饼肥水,4~5月长叶时,每两周施一次稀饼肥水,6~7月再施1~2次磷酸二氢钾,促进花芽分化,秋凉后白露时再施一次浓肥,促使花芽充实。入冬前再施一次饼肥水或复合肥。

5.腊梅喜湿润怕涝

腊梅浇水要土不干不浇,要见干见湿,春秋每天浇一次水,夏天上午8~9时喷水一次,傍晚浇透水,6~7月温度高,蒸发快,要充分浇水,防止叶片干黄,影响花芽分化。初冬4~6天浇一次水,水量不要多,落叶后7~10天浇一次水。花前和盛花期,浇水要适量,水多易落花落蕾,水少花开不整齐,特别要防止盆内积水,在暴风雨来前,可用塑料薄膜将盆土遮起来或搬进室内。

6.盆栽腊梅巧过暑

盆栽腊梅酷暑高温,不能掉以轻心,稍有不慎,轻者枝瘦花稀叶尖发白,重则全株枯死。可套盆保湿,将盆栽腊梅放水果篓、盒中,用腐叶将土填实,并在竹篓上口边缘上用小瓦片固定,并将裸露的龙爪状侧根主干埋好,亦可掩物增湿,盆上盖稻糠灰,腐殖质或锯屑保湿,炎热夏天要遮荫保湿,可盖荫棚或遮阳网。

7.病虫害防治

腊梅的病害有黑斑病、炭疽病、叶斑病、白纹羽病。黑斑病初现近圆形或不规则的病斑,初为褐色,后变为近白色,边缘仍为褐色,病斑两面稀散着生暗褐色霉丛,炭疽病在叶尖或叶缘出现近椭圆形淡红色到灰白色,边缘褐色的病斑上散生黑色小点。叶斑病初为圆形褐色斑,扩大后中央变浅褐色或灰白色,边缘深色,中央散生小黑点。以上三病可用50%多菌灵1000倍防治。

白纹羽病初期叶片黄化,枝条枯死,根颈部褐变,木质部枯朽,并有白色至灰白色根状菌素缠绕,偶见黑褐色球形菌核。发病后用70%甲基托布津600~800倍灌根,每周一次,连灌3次。

腊梅的虫害有蚜虫、介壳虫、刺蛾、卷叶蛾、大蓑蛾及木蛾等。以上害虫可500%辛硫磷或50%杀螟松1000倍喷杀。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