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场上,举白旗是投降的意思,这几乎是人所共知的。而且在我们的印象当中,似乎无论古今中外,白旗都代表了投降。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实际上,我们应该先纠正一个观点,就是在现代战争中,白旗并不是投降的意思,而是请求暂时停战,进行谈判。不过我们也能想象,势头正盛、即将取胜的一方,一般是不会请求停火的。既然有停战的要求,那自然是形势不太妙,打不下去了。所以大家普遍把举白旗的一方当成是投降,倒也不算太离谱。
举白旗的一方,需要派遣出军使、号手、旗手与翻译到对方指挥部说明条件与意图。在谈判期间,使者的安全要受到保护。一旦达成停火协议,双方都必须严格遵守。如果某一方不合时宜地发扬我们兵学文化中“兵不厌诈”的理论,在战场上滥用白旗进行欺诈,那就等于违反了国际法,国际社会就可以对此进行干预。所以我们应该注意,现代战争,也是有规则约束、有底线的,作为国际社会的一员,是不能随意违规的。
中国古代,举白旗为投降,源于秦末。按照五行理论,秦朝是以水德立国,服饰崇尚黑色。秦朝的统治在秦末农民战争中摇摇欲坠,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军攻入关中,秦王子婴在脖子上系上丝带,乘白马素车,以黑色的相反颜色——白色,来表示自己的服从,向刘邦投降。刘邦接受了子婴的投降,率军进入咸阳,妥善安置了子婴等秦国王室,秦朝灭亡。从此以后,在中国,举白旗就成了投降的标志。
西方国家的白旗也有示弱投降的意思。据古罗马史料记载,早期士兵们表示投降,是将武器和盾牌举过头顶。之所以又以白色旗帜代表投降,据说是因为白色布就是没有染色过的布,最容易找到,而且白色象征一无所有,投降一方用白旗来表示自己已经失去了所有的作战能力。
举白旗代表示弱投降,这是东西方兵学文化各自发展起来的习惯,但是却出现了惊人的一致性,这也有一种东西方文化殊途同归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