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
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是人类生命繁衍、财富创造的物质文明发展史,更是人类文化积累、文明传承的精神文明发展史。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镌刻着文化进步的烙印。社会主义从它一诞生就是一种崭新的文化现象。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表现在它的文化、科学技术水平应该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更先进,这才称得起社会主义,称得起先进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文化是区别于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一种文化形态,是社会主义社会文化的主流、主旋律,体现了社会主义的社会意识形态、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是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并积极地反作用于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它的灵魂、精髓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文化大约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马克思主义(包括毛泽东思想等);二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三是民族主义,也就是爱国主义。
中国文化蕴涵着实现中国梦的中国精神,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需要我们有民族文化的自信,用共同理想信念凝聚民族意志,用中国精神激发中国力量,让中国文化成为海内外中华儿女最大的思想公约数,成为统领和融通各族人民的文化血脉与精神家园。只有很好地认识和把握中国文化,坚定而自觉地做到文化自信,才能很好地认识和坚持当代中国的发展特色和发展道路,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文化自信基础。文化自信是支撑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如果缺乏文化自信,那么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就很难支撑起来,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所以,只有坚持文化自信,才能进一步做到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更广泛。文化自信渗透在“三个自信”之中,文化可以深入人的一切活动、一切方面,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不像道路、理论、制度自信都有特定的存在空间。比如说,道路自信讲的是路径,理论自信讲的是行动指南,制度自信讲的是行为规范。文化自信不仅渗透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中,而且在人的一切活动、一切方面都存在,所以文化自信的影响更广泛。文化自信更深厚。文化自信内化于心将影响深远,文化是人各项活动里面的基因,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也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一旦内化于心,就有稳定性和长期性。一旦文化自信树立起来,这个影响不仅是深厚的,而且是长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