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的系部设置

2020-06-13 教育 105阅读

英语专业创建于1987年。该专业本科学制四年,研究生学制二年。
本科阶段主要培养能胜任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及高等院校的外事、翻译、国际商贸业务、教学、研究、国际文化交流等工作的英语高级专门人才;硕士毕业生涉足的领域包括高等院校、国家部委、新闻媒体、涉外机构、外资企业、科研单位等。 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有: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翻译理论与实践、英美文学、西方文化及澳大利亚研究。本专业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水平较高、年龄与职称结构较合理、具有较强发展后劲的师资队伍,学术梯队整齐,师资力量雄厚,有6位教授,9位副教授,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人。
主要开设的硕士专业课程包括英语教学法、英语发展史、西方文明史、英汉及汉英高级笔译、莎士比亚研究、西方作家论、英美小说研究、后现代主义小说解读、语篇分析、美国研究、澳大利亚英语与文化、第二语言习得、语用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等。
本硕士点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香港地区的多所大学有学术交流活动,澳大利亚澳中理事会可提供研究生赴澳学习交流项目。 法语系建系于2001 年,建系当年即招收本科生。现有教师5 人,其中副教授 2 人,讲师3人。每年聘请外国教师一至两名。法语系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师都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均具有赴法国留学,进修或工作的经历。法语系教师在语言学,法国文学,翻译学等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已发表了多篇论文、译文及学术著作。
法语系现正与法国里昂第三大学商谈校际合作和师生交流事宜。
法语系培养具有扎实的法语语言基础和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以法语语言为主要业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复合型高级法语专业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素质全面、知识面宽厚、专业水平高、适应能力强,具有坚实,宽厚的外语语言基础,听,说,读,写,译等综合技能和较宽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备较强的独立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一定的科研水平,是德才兼备的复合型的法语人才。可从事外交、外贸、翻译、文化交流、国际关系、外事文秘、影视、电台、法语教学和企业、公司等方面工作。 俄语专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它始建于1945年,至今已培养俄语专业本科生、硕士生近千人。
俄语专业现有教师9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讲师2人。获得国内外博士、副博士学位2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学位4人。常年聘请俄罗斯语言文学专家1名。本专业目前有5个研究方向:俄语功能修辞学,俄语语用学,俄语语法学,俄罗斯文学,俄罗斯文化学。教师们在以上各领域做了较深入的研究,已出版著作30多部,译作3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百篇;承担科研项目11项,主持省部级项目2项: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设工程重点项目《新编大学本科俄语》(钱晓蕙,2003-2005)、北京市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立项《俄德日法语专业+英语教学模式》(袁妮,2005-2009),参与教育部项目1项:《大学俄语教学改革与试题库建设》(李秀荣等,2001-2004)。
俄语专业注重国际交流。先后与俄罗斯国立普希金俄语学院、莫斯科国立大学和圣彼得堡财经大学等国际著名高等学府建立了校际联系。在此平台上,教师、学生前往俄罗斯进修或攻读学位,聘请俄罗斯外教。时至今日,俄语专业已有近80%的教师曾到俄罗斯各高等院校进修、高访或攻读学位;本科生、研究生中也有10多名同学因在全国俄罗斯语言国情大赛上获奖或获教委选拔得到出国进修的机会。此外,教师积极向国外(俄罗斯)学术刊物投稿,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境外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 我校公共德语教学始于1978年复校。我院1999年起招收德语专业本科生, 2003年起招收德语专业硕士研究生。
德语系现有教师9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人,讲师4人。教师中6人获博士学位(比例为63%),3人获硕士学位。德语系教师队伍呈现高学历和年轻化的特点,年龄都在50岁以下。德英双语教学为本专业教学特色。德语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德语国家文学与文化。在编教师发表学术专著4部,学术论文40余篇,译著7部,编著教材等5部,译文数篇;主持过教育部项目一项、校级科研项目4项。德语系教师曾获全校“十大教学标兵”、“宝钢教学优质奖”、“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二等奖”、“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德语初级阶段双语教学》,2004年)等殊荣。
德语系注重扩大国际合作交流,每年选送2至3名优秀本科生和硕士生到德国校际交流学校(图宾根大学、斯图加特大学、莱比锡大学和奥斯纳布吕克大学)留学一年,每年选送近25名本科生到德国校际交流学校(莱比锡大学,哥廷根大学,科隆大学等)交流一个学期。德语系教师定期出国进修、短期高访,经常参加在国内外举行的国际学术会议。
德语系在扩大国际学术交流方面取得斐然成绩。2004年春和2005年秋,德语系与《文学之路》编委会联合成功举办“首届日耳曼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与“席勒国际学术研讨会”。我校校长纪宝成教授两次在大会开幕式上致辞。高层次的国际学术会议提升了德语系在全国德语界的知名度,为拓宽师生的学术视野搭建了良好的科研平台,为提高本专业教师的学术研究水平创造了良好的契机。
德语系努力通过多渠道建设图书资料,除自购外,还曾获歌德学院北京分院图书馆以及德国、奥地利和瑞士三个主要德语国家驻中国大使馆赠送的德文图书、报纸和杂志等。德国梯森基金会赠送德语系的价值五十余万元的德文图书已全部到位,使德语专业的图书资料增至数千册。
德语系学生在校外各种外语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这充分证明德语系人才培养的水平。99级至2003级本科生中累计有13人次获得翻译、演讲、写作比赛等单项奖。2003级全体学生获得戏剧比赛三等奖。2002级本科生刘菲菲在德国大使馆举办的全国“席勒戏剧写作大赛”中获第一名,有幸在柏林剧团见习三个月。《德国》(Deutschland)杂志2006年第2期上刊登了对她的采访。 中国人民大学前身陕北公学于1937年创办时,日本研究系是最先设立的五个系之一。1992年正式成立日语专业,正式招收本科生。1996年获得日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翌年正式招收硕士研究生,有日语博士生导师2人
日语系现有在职教师9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讲师3人。其中6名教师在日本大学完成博士学业,已有4名取得博士学位。专业方向为语言学、政治学和经营学等。
日语系强调国际经贸方向,突出日英双语特点,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外语人材。研究生教育设有语言、文学、社会文化三个方向。日语系共出版几十篇论文,数本专著,并承担各类项目多项。
日语系与日本早稻田大学、同志社大学、龙谷大学、九州产业大学等学校建有校际交流关系,每年互派本科生和研究生。 大学英语教学部是外语学院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岗48位教师从学历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等都是一支朝气蓬勃的队伍,担着全校本科学生两个年级的基础英语、高级英语、专业英语6000多名学生的教学任务,课程包括综合英语、视听说课、高级英语写作、英美文学、英语报刊选读、英语成语与文化、高级英语演讲、商务英语、法律英语等。
近两年来大学英语部承担了教育部全国大学英语改革的试点工作,特别注重多媒体和网络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教学进入了新的时代。2006年这项改革圆满完成并受到部里的好评。又申请到了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示范点的项目,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础。
大学英语教学团队近几年来在国内外外语类核心及统计源期刊《外语教学与研究》、《外语界》、《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教学》、《中国翻译》、《外语电化教学》、《中国外语》等发表论文79篇;出版专著约5部;出版国家“十五”规划教材《新时代交互英语》和《大学体验英语》2套,及其它教材9套。
大学英语部今后将进一步提高整体团队的素质,继续深化教学改革,不断完善教学管理,为把我校学生培养成为无语言障碍的国际型人材而努力奋斗。 研究生英语教学部有专职教师14人,其中,4人是博士,二人是双硕士。
教学部的主要教学对象是全校非英语专业的博士生和硕士生。教学定位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开设的必修课程有:硕士生英语读写、硕士生沟通英语口语、博士生学术论文写作、博士生学术沟通听说、博士生应用文写作、博士生工作沟通听说。选修课程有:美国电影与历史、美语语音、美国文化、中国文化、女性文学、英语短篇小说、英国历史与文化等。教学部学术英语研究会,每年或者单独举行英语学术论坛或跟随相关国际会议,组织博士生和硕士生用英语宣讲自己在本专业领域中的学术研究成果。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