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2000年前,在黄河渭河的交汇处,有一座西通长安的水陆码头。码头上一群船工,他们拉船时总是一人起头喊号子,众人跟着一起喊,一齐用力。有人用一块木头有节奏地打击船板,这号子便更有了一种号召,一种合力。黄河边上的船工拉了100年,就这样一人起头喊号子,众人齐吼齐合力。黄河边上的船工就这样拉了1000年,一人起头喊号子成了一人主唱,众人跟着一起喊成了众人帮腔满台吼,木块击板成了乐器,黄河岸边有了老腔。于是,老腔成了戏,有了唱腔。
老腔用皮影表演。只要6个人就可演唱一出让人荡气回肠激动不已的戏来。一出戏由一人主唱,生末净旦丑全担,其他5人帮腔。主唱怀抱月琴,边弹边唱,还要打板打锣和敲鼓。另一人挑扦子表演皮影。其他人分别负责板胡、大号、手锣、勾锣、铰子、梆子、铃铃和木块击板。近10种乐器由5个人承担,每个人身边都是几件家什,放下这个便拿起那个,搭档配合自然是十分默契。这些古老原始的乐器竟能演奏出铿锵而悠远的旋律,有力地烘托着老腔的唱腔。老腔带着一人唱满台吼的气势,带着以木击板的震撼,去唱征战和剿杀,去唱牺牲和失败,在老腔台下听老腔,那一声似乎从脑后发出的略带沙哑的唱,厚重而深沉。
它唱出得胜的英雄气吞山河的豪迈,唱出失败的英雄马革裹尸还葬的粗犷和豪迈,唱出陕西人的冷倔和苍然。在老腔台下听老腔,仿佛考古学家找到了古战场,听到了刀枪剑戟的撞击和古时的人喊马嘶。在老腔台下听老腔,心胸会慢慢地装进大山和江河,驱赶去戚戚的小气,生出一股豪气,一股无畏。
老腔戏剧目以三国故事为最,计有《长坂坡》、《出五关》、《取西川》、《收姜维》、《定军山》、《战马超》等30多本。 经过数十代传儿不传女的宗族复制,到今天,仅剩下七八个演员,加上几位只能伴奏,不会演唱的演员,全国一共只有十二位老腔演员。然而,老腔老调,蕴含着无数艺术闪光,滋养着当今文化人的艺术生涯。金庸先生登临西岳华山,在观看老腔皮影戏后,不禁兴奋题词:喜观老腔皮影戏,精彩无比,叹为观止。张艺谋、赵季平、葛优等文化艺术界的腕级人物也都从老腔里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打造更多更好的精品。
华阴老腔艺术团中年龄最大的是76岁的王振中老人,最小的也已58岁。据王振中介绍,老腔原来是以皮影的形式表演,表演者在幕布后边,原来唱一本戏就一个人,生旦净丑都是他。在成为国家首批非物质遗产保护项目后,这些老人们的生活改善了不少,还走出国门,演到了美国。 2011年度国产大片《白鹿原》,在国内打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牌,华阴老腔在大银幕上唱起来,“很陕西”。据了解,因为是拍摄《白鹿原》这部电影,很多老腔艺人慷慨演出,片酬也不高,很多老腔艺人还客串了演员。
电影《白鹿原》的音乐桥段是陕西老腔《将令一声震山川》。片段内容为段奕宏饰演的黑娃和众麦客,在收麦吃饭歇息之际,和众麦客随性吼起了秦腔。网友评价,华阴老腔歌声豪放粗犷刚烈,几千年彪悍犀利的秦人风貌,瞬时激撒在观者面前,令人血脉贲张,曲风刺激程度堪比现代金属摇滚音乐。不过这短短8分钟,也足够震撼,令网友觉得很给力。
2011年10月5日晚陕西华阴老腔艺术团在北展剧场正式公演情景演唱会《活着》。据了解,参加话剧《白鹿原》演出的全班老腔艺人此次均来京参加演出,王振中说,观众都喜欢老腔里“火爆高亢的”,但其实老腔里也有“缠绵细腻的”。这次他们的演出,唱的都是老腔中比较著名的唱段,其中也有柔情的《人面桃花》。 2011年11月18日至20日,“首届中国新农村文化艺术节展演”在风景秀丽的四川达州隆重举行。华山景区渭南华山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表演的华阴老腔一举获得最佳演出奖——《金土地奖》,彰显了华山景区文化艺术事业的蓬勃发展。 渭南华山国际文化传播公司一行15人带着华山景区和陕西文化艺术的重任赴达州参加汇演。如何把节目淋漓尽致地展现给全国的观众是我们一直考虑的问题。在3天的紧张联合彩排中,老腔演职人员把每一次排练都当做一次真正的演出,并对每次彩排都做了全程视频记录,利用休息时间认真观看自己在台上的表演,不断纠正自己的缺陷,增加老腔震撼力,力争把自己最好的水平发挥出来。领队李卫业和艺术顾问王朗轩二位负责人一遍又一遍地认真指导,扬长避短。杨瑞卿同志也不断同工作人员联系胸麦、字幕幻灯片及有关演出事项,确保演出不出意外。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日闭幕式的演出中我们的老腔发挥几乎接近极致,台上的演唱声和台下的喝彩声汇成一片,老腔一瞬间爆发的震撼力征服了现场所有的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