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一个看世界杯的理由!!
严密的布阵、炫目的脚法、凌厉的射门,在柔和又广阔的绿茵场上,双方奔腾搏杀,于密集目光中激荡血性制造神话,一切都刺激得无以复加……你想感受这些?那么最好的选择就是去看世界杯。
可如果你想知道为什么总有那么多人会在同一时刻关注那场盛事,以致于能在瞬间撼动纽约股市的交易量,那么《伯尔尼的奇迹》应该能给你一个平和的解释。
1954年,二战后的首届世界杯,联邦德国在瑞士的伯尔尼上演奇迹。半个世纪后,德国人让这段历史在大银幕上重现。与其他足球电影有些不同,它不是给足球,不是给球星,甚至也不是给球迷,而是献给生活中每一个看过世界杯的人,哪怕你对足球知识一无所知,哪怕你只是为了不在世界杯期间成为一名“足球寡妇”而勉为其难陪看了90分钟。
足球是战后仅有的快乐
影片从鲁尔工业区开始,灰蒙蒙的天空,暗淡的颜色,隐喻了一个没有希望的灰色年代。没有人打心底里指望或相信足球会给他们带来什么突破,但也没有人放弃对足球的喜爱。于是,孩子们在废墟里找一片平地,用破布缠成的足球寻求快乐;大人们则聚拢在收音机前,凝神屏气地期待下一个进球。
影片同时铺陈了三条线,一个浓缩了时代苦难的家庭、一名新婚的体育记者、一位联邦德国球员。这三条线因为那场发生在伯尔尼的真实比赛而互相交错。一个名叫马蒂亚斯的11岁男孩是球员拉恩的铁杆“粉丝”,巧的是,每逢马蒂亚斯来看比赛,拉恩总能进球。于是,球员与孩子约定,世界杯上,一定要来现场看球。
但马蒂亚斯的父亲从战俘营回家后,孩子的自由受到限制。世界杯正在上演,马蒂亚斯的收音机却被老爸没收了,只能依靠小伙伴在楼底下举着牌子,写上最简单的比分,马蒂亚斯才知道,联邦德国队正一步一步向决赛迈进。
故事从这里真正开篇。因为难忘战争创伤,父亲总在家里冷酷地释放精神暴力。母亲一边承担养家的重任,一边还要竭力维护岌岌可危的家庭。尽管大家都想努力修复情感,可一时却找不到任何东西可以起到粘合的作用。
足球是父子沟通的桥梁
在当时为战争赎罪的德国,没有什么可以架起沟通的桥梁,除了足球。
这个刻板乖戾的父亲坐在马路边,静静看着自己不被队长欢迎的儿子踢完一场比赛,然后神情冷漠地给予评价,因为足球,父与子的纽带开始重新系起。在母亲的生日上,父亲送给了孩子一只真正的足球。在孩子惊喜而腼腆的笑容里,父亲的心也发生微妙的变化。
在联邦德国队艰难又顽强地向决赛挺进的同时,心灵的坚冰也以惊人的速度消融。这个本来已经万念俱灰的父亲终于决定重新鼓起勇气生活,而第一步,就是借辆车,亲自把孩子送到伯尔尼的决赛赛场上。当孩子偷偷翻进那梦想中的殿堂,微笑着把出界的足球抛给自己的偶像,片中诸多镜头在画面中叠加起来——在街头奔突抢断的孩子们瘦弱的身影、无畏的眼神,收音机旁竖起耳朵全神贯注的聆听,摆两块砖头当作门框的球场……属于彼时德国人的种种复杂回忆和倾诉骤变为一种简单的美好,从心灵中淌出。
足球是德国自信的重生地
从开场8分钟连失两球,到加时赛反败为胜,德国队最终以3比2战胜了不可一世的匈牙利队,首次问鼎世界杯。奇迹上演的那一幕,是影片最让人无法忘怀的一段剪辑。空荡荡的街道、教室、商店,以排比的方式在视线中穿梭,背景却是解说员激情亢奋的演说。最后一幕,夕阳下驶向地平线的列车载着归来的英雄,也载满了德国经济复苏的信心。德国终于从战降后无比苍凉的心境中重新亢奋起来,创造了世界经济奇迹。
德国前总理施罗德曾为本片感动流泪,他说这部影片见证了战后德国重建的历史,1954年时,施罗德与片中孩子年龄相仿、处境相似,他也是从收音机里听到了德国队击败匈牙利队而缔造神话的。
“伯尔尼的胜利是德国足球美德的诞生,国家自信心的重生。”作家克里斯蒂安•艾希勒在他的《足球神话百科全书》写道:足球就是这样一种东西,它是人类没有障碍的语言之一,能交融陌生的心灵;它是孩子心里的一个梦,象征淳朴与真诚;它也是成年人身上的一把火,以滚烫的方式燃烧成熟后的纯粹;它更是一种能量,在心与心之间传递共鸣并最终振奋一个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