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分析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紧密联系这些变化,有针对性地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是我们党发展壮大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新时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客观要求。
当前国际局势复杂多变,我国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和危机多发和突发,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执政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因此,科学判断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对于我们了解和把握形势,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意义十分深远。
一、放眼世情,准确把握当今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国际形势发生了自冷战结束以来最为深刻复杂的变化,世界加速进入经济大动荡、体系大变革、格局大调整的新阶段。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进程明显加快,新兴大国“大发展”,推动国际格局多极化取得重要进展,多边机制“大变革”提升全球化治理程度,大国战略“大调整”加剧新一轮综合国力竞争,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仍占优势,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跃上新台阶。但世界多重矛盾复杂交织,国际环境中的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全因素增多,中国的和平发展仍将面临新的考验。
1.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全球化曲折前行
国际金融危机虽然危害严重且影响深远,但全球化的基本态势并没有改变。
(1)全球生产力快速扩张,贸易量迅速扩大。世界GDP总量由2000年的31.4万亿美元升至2008年的76.5万亿美元。根据世行评估,2009年全球GDP总量仍处于增长中。世界商品贸易额由2000年的6.2万亿美元升至2008年的15.8万亿美元,服务贸易额由1.4万亿美元升至3.7万亿美元。
(2)区域、次区域和跨区域经济合作大发展。欧洲一体化取得重大进展,东盟与中国建立自由贸易区,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筹划发行统一货币并稳步推进与中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彰显活力,美洲玻利瓦尔联盟2010年将使用统一货币并推进成员国间经济互助。
(3)科技大发展推动经济与社会大发展。除信息技术革命继续引领全球技术创新外,“低碳经济”与“节能环保”产业革命正在成为下一轮科技创新的关键点,并将开拓出巨大的生产力空间。
(4)各国间的人文交往日益频繁。不同文明与宗教间对话与交流互鉴成为时代潮流。新的社会思潮不断涌现,大国、强国在软实力延伸方面投入更多资源,取得显著成效。
2.新兴大国群体崛起,多极化前景更加明朗发端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极为严重的后果,同时也深深地改变了整个世界。
(1)世界经济版图发生重大变化。受金融危机影响,美国经济自2008年第三季度起连续四个季度负增长,2008年美国家庭财富缩水达11.2万亿美元。奥巴马政府先后出台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计划和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美联储也向金融市场注资1.75万亿美元。经过多方“抢救”,美国经济在2009年第三季度实现了正增长,但仍面临严峻挑战,10月份失业率升至10.2%,创26年来的最高水平。2009财政年度美国财政赤字高达1.42万亿美元,沉重的债务使美国的行动能力受限。与此同时,面对阿富汗、伊拉克、伊核、朝核等难题,美国应对乏力,不得不调整战略,放下身段,提出“建立多伙伴世界”,谋求与发展中大国及各类盟友共同应对全球问题。美国还试图运用“巧实力”,以重振其国际权力、秩序和规制的主导地位和塑造力。
在金融危机影响下,欧盟经济2009年萎缩4%,失业率一路攀升至10.9%。日本经济2008年第四季度与2009年第一季度分别大幅衰退12.1%和14.2%,2009年11月失业率高达5.2%,贫困率达15.7%,申请社会救济的家庭数量激增,高居发达国家榜首。随着金融危机影响不断深化,美欧、美日战略分歧随之浮现。美欧在应对金融危机方式方法、处置阿富汗战争等问题上意见不一,日本民主党新政府在驻日美军基地调整与费用分担、日美关系重新定位、东亚区域合作等问题上出现一系列摩擦。
以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近10年来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过去5年中,“金砖四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其中中国占25%。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2009年至2011年的投资展望,“金砖四国”位列“最受欢迎投资地”的前五名中,而中国则名列第一。更重要的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虽然也受到明显冲击,但经济总体处于企稳复苏态势,表现好于发达国家,中国经济更是率先复苏,2009年成功实现GDP增长“保八”目标。
新兴大国之间的战略协调也在逐步加大。“金砖四国”于2009年6月16日举行首次峰会,发表《联合声明》“强调并支持建立一个更加民主和公正的多极世界”,认为“金砖四国”对话与合作“有利于建设和谐世界”。
新兴大国群体崛起使世界战略力量对比更趋均衡,美国的霸权地位与西方大国的主导地位均被削弱,国际力量对比继续朝着相对均衡、有利于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2)世界政治经济多“板块”化趋势加快,国际关系重心东移。金融危机促使世界各地区国家纷纷“抱团取暖”, 区域、次区域和跨区域经济合作大发展,区域一体化与“板块化”加速。
亚太区域、次区域多边合作勃发,多层次机制竞放异彩。2009年10月,第二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发表《中日韩合作10周年联合声明》;同月,东盟第十五届首脑会议批准成立政府间人权委员会,东盟与中日韩第十二次领导人对话会(“10+3”)批准在2009年年底前实施规模为1200亿美元的“清迈倡议”多边化协议;11月,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任命了秘书处首任固定任期执行主任、并将“亚太自由贸易区”作为其远景发展目标。
在世界各大地缘政治经济“板块”之中,由于中国、印度同时崛起并引领亚洲经济率先复苏,致使世界地缘重心加快东移,“亚洲板块”的分量不断增加。
3.世界经济趋于企稳回升,但基础仍较脆弱,还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
一是目前全球金融体系虽然大体稳定,但仍很脆弱。银行、金融机构内部的资产负债尚未解决,这些金融资产一旦全部暴露出来,市场上再有一些风吹草动,可能会急剧恶化;二是各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运用已至极限,财政赤字都创造了二战以来的最高纪录;三是发达经济体不断攀升的失业率,短期内看不到解决前景;四是近期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和消费有多大的可持续性,尚无法确定;五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全球经济复苏产生不利影响;六是新能源的前景还不明朗,对于绿色能源、清洁能源能否引领下一轮的经济复苏,还存在疑问;七是美元波动剧烈而且频繁,引发人们对货币安全的担忧。
4.国际安全形势更加错综复杂
(1)主要大国之间的战略竞争呈现“高位运行”态势。2008年全球各国军费总额再创新高,达1.464万亿美元,其中美国为6070亿美元。美国2010财政年度又将国防预算提高到6363亿美元。
美国发布《2009年国家情报战略》,加快军事战略转型,推进“全球快速打击系统”等先进武器研发部署,改造军事同盟,强化军事霸权。俄罗斯制定《2020年前国家安全战略》,推进本国的军备升级与军事改革。欧盟加快防务一体化步伐。印度和日本加大先进武器的研发、采购力度,以提升自身的战略投送与远程打击能力。太空、海洋、网络成为三大“竞争平台”。太空竞赛持续升温,多个国家对此加大战略投入。各方围绕专属经济区与大陆架划分、海洋资源、海上战略通道、海上战略打
击力量建设等展开激烈较量,海洋角逐进一步激化。网络空间的争夺愈演愈烈,多个国家都制定了网络安全战略,以争夺网络战的制高点和话语权。
美国抛出“无核武器世界”议题,发起安理会核不扩散与核裁军峰会,以抢占道义制高点;美、俄两国通过反复的讨价还价,有望达成较大幅度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的新条约,继续维持核武器的“两极格局”。
防扩散任务艰巨,形势更趋严峻。朝鲜进行第二次核试验,伊朗核问题僵持不下,印度不断提升本国的核威慑力,巴基斯坦核武器的安全状况令人担忧,国际地下核走私网络与核恐怖主义威胁增大,和平利用核能与防扩散之间的矛盾因能源危机而加剧。
(2)非传统安全威胁异常严峻。受金融危机影响,失业问题“正迅速转变为一场社会危机”,致使多个国家局势出现动荡。据美国国家情报总监2009年“年度威胁评估”判断,金融危机将给全球四分之一的国家带来动荡。
此外,恐怖主义与伊斯兰极端主义在中东、南亚、中亚及东南亚地区泛滥合流。巴基斯坦、阿富汗与伊拉克不断发生重大恐怖袭击,“基地”组织、阿富汗“塔利班”与巴基斯坦“塔利班”活动猖獗;索马里海盗长期盘踞在亚丁湾和印度洋海域,严重威胁国际海上通道的安全;甲型H1N1流感疫情四处蔓延,全球病患与致死人数不断攀升;极端气候等引发的重大自然灾害频发;气候变暖导致世界粮食安全形势日益严峻。
5.世界发展模式竞争呈现新态势,国际社会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