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工业模式是大趋势吗?

2020-09-23 科技 118阅读
2012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率先推出Predix平台,被认为是工业互联网风靡全球的起点;2018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创建“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工业互联网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IDC数据显示,2020年的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可达1275亿美元,2015-2020年均复合增速约14.7%。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将成为未来最大趋势之一。
巨大的市场前景也吸引着各行业企业纷纷布局。梳理国内工业互联网的进程,可以看到三条分支在其中盘绕,一是航天科工、海尔等制造业翘楚着手自建工业互联网云平台;二是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三是用友、浪潮等既有传统企业服务基础,又有互联网创新基因的IT企业。这三股势力企业,都在基于各自优势搭建平台和生态圈,但实力孰优孰劣?
自给自足派:以航天科工、海尔为代表的传统制造企业
纵观全球市场,美国GE、德国西门子已分别推出Predix(通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和MindSphere(西门子开放式云平台),其应用已渗透到制造业研发、生产、管理、物流等全流程,不断推动制造业研发创新体系、生产组织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的变革。
在近些年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国内的工业互联网也迎来转型升级快速发展期。以航天科工、海尔为代表的传统制造企业,依托天然的制造基因,率先走在前列。
2017年,航天科工推出了中国首个工业互联网云平台INDICS,在IaaS层自建数据中心,在DaaS层提供丰富的大数据存储和分析产品等,在PaaS层提供工业PaaS服务,以及面向开发者的公共服务组件库和200多种API接口,支持各类工业应用快速开发与迭代。
家电巨头海尔集团则基于家电制造业的多年实践经验,推出工业互联网平台COSMOPlat,该平台在2018年2月获批“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智能制造集成应用示范平台”,成为全国首家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无独有偶,美的也将自己定位为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此外,36天“闪电”登录A股市场的富士康更是将自己打造成“工业互联网第一股”。
以航天科工、海尔、美的等为代表的企业,其优势是本身自己就是制造企业,对生产制造流程轻车熟路,其打造的工业云平台更多是从制造业的思维出发,在具体的生产制造环节具有优势。但是,这些企业往往缺乏互联网基因,云计算技术底子薄弱,更多时候是从自身的制造需求出发,以自给自足为主。
广义来说,这些企业要想将自家制造业务上的工业云布局经验复制给同行,无论是能力还是可借鉴特点上,都存在弊端。难以推而广之。对于缺乏互联网技术基因和推广能力的制造企业来说,其实更多的是外行做内行事,远远在技术边缘行走,造成资源浪费。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