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消防部队灭火救援现状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赋予消防部队火灾扑救、承担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的法定职责,对消防部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加快,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人口日益增多,各种大型商场,物流及大型配套设施一应俱全。随之而来的是各类火灾和灾害事故的增多,于是消防部队也从以前单一的灭火工作成为如今的多功能队伍,救援任务不断增加,难度不断提高,都是对消防部队作战能力的挑战。
二、当前消防部队灭火救援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消防部队编制少,缺乏相关政策支持
第一,尽管一线灭火救援官兵有所增加,但战训干部非但没有增加,反而不能满编,远远不能满足职能和任务需要,严重影响了部队战斗力水平的提升。第二,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发展缓慢、保障不力、生存困难,发展不平衡现象尤为突出。
(二)消防装备器材质量较差,战勤保障建设不足
(1)质量较差。《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规定了消防装备器材的种类和数量,但没有规定购置消防装备器材的质量标准即装备器材最低的技术指标。各地在采购装备器材时因没有质量标准,加上把关不严,以致出现所购装备器材鱼龙混杂甚至粗制滥造的现象。
(2)结构不科学。一些地方只注意进口价格昂贵的专勤消防车,不注重装备的系统配套,出现了配置的闲置不用,急需的未能购置的情况。
(3)管理粗放,战勤保障不足。一些单位对装备器材的维护保养不足,器材损耗现象严重。同时,现代灭火救援对大规模、长时间、跨区域作战所需的战勤保障装备、物资、药剂等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而《城市消防建设站标准》对战勤保障没有提及。
(三)组训方法单调,训练热情不高,容易产生厌战心理
部分消防中队由于自身的实际情况导致其在组织训练上尤其是练兵方法上显得单调,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官兵的练兵热情。这就会造成干部和少数士兵存在厌战心理,训练抓不住重点、理不出头绪,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灭火救援能力,体现“练为战”的指导思想。
(四)车辆装备最大效能发挥不明显
近年来,我国各地对于消防的投入力度比较大,购置了相当一批高精尖的车辆装备,充实了一线作战的硬件力量。但是,在操作使用方面,部分基层中队出现了操作不熟练甚至不会使用的情况,不能发挥出车辆装备应有的作用,最大空间地提升灭火救援的战斗力。
三、如何提升救援作战能力对策
1、要增强训练工作的针对性。加强训练的针对性,首先要针对于中队、区域的作战对象开展练兵活动。要针对本地消防保卫对象的特点以及易发灾害事故的类型开展训练,在训练科目的选取上,器材的配置上,都要以此为依据。其次,要结合作战任务练兵。再次,要紧贴作战环境练兵。加快训练基地建设,强化各种灾害条件下的模拟训练,对本地可能发生的灾害事故进行全面的预测,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把部队设置到预定作战任务的相应环境中,进行适应性训练,要注意把作战环境设置得恶劣复杂一些,坚决克服和纠正避险就安、避重就轻等现象,努力锻造部队在最不利条件下的作战适应性。
2、要实现战斗员的“三个转变”。通过战斗员的“三个转变”,提高班组和中队的实战水平。1、体能训练向智能训练的转变。人是战争成败的决定因素,而人的智力又是人的创造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决定因素。因此,我们在搞好体能训练的基础上,要注重智能训练,提高战斗员的文化素质、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控制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和创造力。2、操场训练向火场训练的转变。从“梯子水带”的基础技术训练转变到适应性、应用性、智能性训练上来;从一般的摆兵操练转变到针对性强的实地演练上去,从只注重操场训练转变到结合无烟火的系统网络软件对抗上来,使训练贴近实战。3、技术训练向战术训练的转变。战术训练源于实践、反映实践、高于实践,战术训练以实战为依据,又对实战具有指导作用。为了切实提高执勤业务训练的层次与质量,必须从过去以技术训练为主的模式,向以战术训练为主转变。明确规定战术训练在执勤业务训练中的比重,从时间、内容等方面确保战术训练的主导地位。
3、要坚持以战养战,在认识的飞跃中提高灭火救援能力。从当前基层单位兵源结构的现状看,兵役制度的改革和士兵服役期的缩短,战斗员轮换快、成份新。多数官兵经历的火场少,尤其是缺乏参加较大规模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经验,一旦遭遇特殊的灾害现场,往往方寸大乱,难以从容应对。针对这种情况,基层部队一定要加强战术研讨和战评工作,因为它是部队执勤业务教育训练的重要环节,能使广大官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直至产生一个飞跃。也就是说,我们实践于灭火救援现场,通过理论研究在回到灭火救援现场中去,并在灭火救援现场中领悟,从而增长灭火救援能力。例如,我们组织战评总结或开战例分析研讨会时,并非身处灭火救援现场,是面对一个个过去的灭火救援现场。再现火场或灾害的情景,而且用更加冷静、理智的心态来审视曾经的火灾扑救和灾害处置,综合分析,认真总结,客观评述,并从理论的高度来衡量审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由此及彼,全面提高。从而通过现象领悟各类灾害事故和火灾的特性和本质,通过作战过程把握灭火救援制胜的规律。
4、要科学地制定灭火抢险救援预案。重点单位灭火救援预案是消防部队基础性作战文书,是生成和提高部队作战能力的有效途径。“预则立,不预则废”。各级基层单位应立足于现有灭火救援力量和消防设施,在对辖区易发灾害事故和重点单位调查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预案,首先是着火单位在第一时间如何处置的预案,包括职责、任务和应采取的措施;二是主管中队的预案,包括着火单位内部的进攻路线、排烟位置、疏散路线等都应在图上标明,不同部位火灾到场后应采取什么措施及火场供水方法;三是增援队的预案,增援队到场后水源如何分配?其任务、职责是什么?如何通信联络?承担什么战斗任务;四是多中队、多支队跨区域灭火抢险救援预案;五是石油化工企业火灾应该采取哪些工艺措施,应把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六是战勤保障体系如何健全,器材装备、灭火剂的储备如何到位;七是灭火救援行动安全管理,宣传鼓动和心理干预工作如何跟进。
5、要注重训练工作的实效性。要始终把部队战斗力作为训练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准。训练成果的价值在于应用。而且最终形成战斗力才是真正的成果。因此,要求我们在训练实践中,不仅要注重成果的创造,更要注重成果的推广和转化,只有这样训练成果才能在部队应用中转化成战斗力,否则再好的训练成果也只能是一种摆设,经不起实战的推敲。同时,我们在评价一个单位训练工作开展的好与坏,不能仅看声势的大小、会议开了多少、方案制订了多少、经验出了多少,而要看官兵素质、训练质量、战术运用和部队整体协同作战的水平与层次提高了多少。这样训练工作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总之,提高消防部队灭火救援作战能力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如今的灾害事故日益严重,处置难度越来越大,消防部队救援工作任务日益繁重,而火灾现场也是人为所不能控制的,要想消防队伍真正成为一支优秀的救援军,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激发消防人员的战斗力,培养消防人员的现场应变能力,不断更新消防部队装备器材,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探讨并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才能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为人民的利益冲锋陷阵,解救危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