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哪个山脉最大

2020-10-28 旅游 140阅读


喜马拉雅山脉
Himalayan Mountains

世界最高大的山系。位于西藏高原和印度次大陆之间的雄伟山系,分布在中国西藏自治区、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和不丹境内。东西长约2450千米,南北宽约200~350千米。有30多座海拔超过7300米的高峰,其中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海拔8848.13米。山脉呈向南凸出的弧形,是构造复杂的年轻褶皱山脉。由北向南分为柴斯克山和拉达克山、大喜马拉雅山、小喜马拉雅山、西瓦利克山4带。其中大喜马拉雅山最为高峻,平均海拔6000多米,亚东及马丁山口间8000米以上高峰有11座;小喜马拉雅山,宽约80千米,高4500米,谷地海拔900米,像一块切割高原;西瓦利克山主脉南坡较陡,面向印度平原,北坡平缓,最宽处约100千米。该山脉从西往东又可分作3部分,即西、中、东部。喜马拉雅山脉的最大特点是:高度大,山峰陡峭,终年积雪,冰川长大,构造复杂,切割强烈,造山运动仍在继续,垂直自然带发育。中国境内冰川面积1.1万平方千米,雪线在4500~6000米。南低北高,共发育19条大河,以印度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最大,各拥有25.9万平方千米的集水面积。山系制约着南北两侧的大气环流,冬季屏挡北方寒冷气流进入印度,夏季抬升西南季风造成南坡迎风面的大量降水,从而使印度一侧产生大量降水;西藏一侧则气候干燥,降水量由南坡的几千毫米,下降为北坡的几百甚至几十毫米。气温也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如南侧海拔1945米的大吉岭,5月平均最低温11℃,而在珠穆朗玛峰附近海拔5029米处为-8℃,至海拔5944米处下降到-22℃。南坡垂直带谱最为发育,1000米以下为热带季雨林,1000~2000米处为亚热带常绿林,2000米以上为温带森林,4500米以上为高山草甸。北坡主要为高山草甸,4100米以下河谷有森林及灌木。有耕地、草地和森林。有孔雀、长臂猿、藏熊、雪豹、藏羚羊等珍禽奇兽。产苹果、桃、梨、樱桃、葡萄、胡桃、杏仁、柑橘、茶叶、豆蔻和药材。夏季盛行季节游牧,草场上放养绵羊、山羊和牦牛。矿藏有宝石、金、铜、煤、铁、硼、硫、云母、石膏、石墨等,但由于交通不便,开采难度大。


形成历史

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印澳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印度板块仍在以每年大于5厘米的速度向北移动,喜马拉雅山脉仍在不断上升中,同时还处于板块边界碰撞型地震构造带上。

据地质考察证实,早在20亿年前,喜马拉雅山脉的广大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称古地中海,它经历了整个漫长的地质时期,一直持续到3000万年前的新生代早第三纪末期,那时这个地区的地壳运动,总的趋势是连续下降,在下降过程中,海盆里堆积了厚达30000米的海相沉积岩层。到早第三纪末期,地壳发生了一次强烈的造山运动,在地质上称为“喜马拉雅运动”,使这一地区逐渐隆起,形成了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经地质考察证明,喜马拉雅的构造运动至今尚未结束,仅在第四纪冰期之后,它又升高了1300~1500米。还在缓缓地上升之中。

喜马拉雅山脉是从阿尔卑斯山脉到东南亚山脉这一连串欧亚大陆山脉的组成部分,所有这些山脉都是在过去6500万年间由造成地壳巨大隆起的环球板块构造力形成的。

大约18000万年以前,在侏罗纪,一条深深的地槽——特提斯洋与整个欧亚大陆的南缘交界,古老的贡德瓦纳超级大陆开始解体。贡德瓦纳的碎块之一、形成印度次大陆的岩石圈板块,在随后的13000万年间向北运动,与欧亚板块发生碰撞;印度-澳大利亚板块逐渐将特提斯地槽局限于自身与欧亚板块之间的巨钳之内。

在其次的3000万年间,由于特提斯洋海底被向前猛冲的印-澳板块推动起来,它的较浅部分逐渐干涸;形成西藏高原。在高原的南缘,边际山脉(外喜马拉雅山脉)成为这一地区的首要分水岭并升高到足以成为气候屏障。

中国地处欧亚板块东南部,为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所夹峙。自早第三纪以来,各个板块相互碰撞,对中国现代地貌格局和演变发生重要影响。自始新世以来,印度洋板块向北俯冲,产生强大的南北向挤压力,致使青藏高原快速隆起,形成喜马拉雅山地,这次构造运动称为喜马拉雅运动。喜马拉雅运动分早、晚两期,早喜马拉雅运动,印度洋板块与亚洲大陆之间沿雅鲁藏布江缝合线发生强烈碰撞。喜马拉雅地槽封闭褶皱成陆,使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合并相连。与此同时中国东部与太平洋板块之间则发生张裂,海盆下沉,使中国大陆东部边缘开始进入边缘海-岛屿发展阶段。

尤其重要的是发生于上新世-更新世的晚喜马拉雅运动。在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三大板块的相互作用下,发生了强烈的差异性升降运动,中国地势出现了大规模的高低分异。差异运动的强度自东向西由弱变强。由于印度洋不断扩张,推动着刚硬的印度洋板块,沿雅鲁藏布江缝合线向亚洲大陆南缘俯冲挤压,使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大幅度抬升。这种以小的倾角俯冲于亚欧板块之下的印度洋板块持续向北的强大挤压力,在北部遇到固结历史悠久的刚性地块(塔里木、中朝、扬子)的抵抗,产生强大的反作用力,使构造作用力高度集中,引起地壳的重叠,上地幔物质运动的加强和深层及表层构造运动的激化,导致地壳急剧加厚,促使地表大面积大幅度急剧抬升,于是形成雄伟的青藏高原,构成中国地形的第一级阶梯。

地貌特征

喜马拉雅山脉最典型的特征是扶摇直上的高度,一侧陡峭参差不齐的山峰,令人惊叹不止的山谷和高山冰川,被侵蚀作用深深切割的地形,深不可测的河流峡谷,复杂的地质构造,表现出动植物和气候不同生态联系的系列海拔带(或区)。从南面看,喜马拉雅山脉就像是一弯硕大的新月,主光轴超出雪线之上,雪原、高山冰川和雪崩全都向低谷冰川供水,后者从而成为大多数喜马拉雅山脉河流的源头。不过,喜马拉雅山脉的大部却在雪线之下。创造了这一山脉的造山作用依然活跃,并有水流侵蚀和大规模的山崩。

喜马拉雅山脉可以分为4条平行的纵向的不同宽度的山带,每条山带都具鲜明的地形特征和自己的地质史。它们从南至北被命名为外或亚喜马拉雅山脉;小或低喜马拉雅山脉;大或高喜马拉雅山脉;以及特提斯或西藏喜马拉雅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东西绵延2400多公里,南北宽约200~300千米,由几列大致平行的山脉组成,呈向南凸出的弧形,在中国和尼泊尔境内是它的主干部分。平均海拔高达6000米,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40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有10座(截止1997年,全世界8000米以上高峰仅14座),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 8848.43米,为世界第一高峰。

地质结构

喜马拉雅山脉在地势结构上并不对称,北坡平缓,南坡陡峻。在北坡山麓地带,是中国青藏高原湖盆带,湖滨牧草丰美,是良好的牧场。流向印度洋的大河,几乎都发源于北坡,切穿大喜马拉雅山脉,形成3000—4000米深的大峡谷,河水奔流,势如飞瀑,蕴藏着巨大的水力资源。喜马拉雅山连绵成群的高峰挡住了从印度洋上吹来的湿润气流。因此,喜马拉雅山的南坡雨量充沛,植被茂盛,而北坡的雨量较少,植被稀疏,形成鲜明的对比。随着山地高度的增加,高山地区的自然景象也不断变化,形成明显的垂直自然带。

冰塔分布

在喜马拉雅中段北坡,山谷冰川上有世界上最雄伟壮丽、形态多姿的冰塔林。冰塔高度为数米至30多米不等,其形貌如丘陵和金字塔。有的冰塔表面有密集的浅圆形消融坑,晶莹闪耀,有的冰塔间有星罗棋布的冰湖,十分奇妙。有的冰塔内部有河道,在这些冰融水的长期作用下,又形成了冰桥和水晶宫殿般的冰洞、冰帘、冰钟乳石、冰柱和冰笋等,鬼斧神工,好似天然形成的冰雕群。

形成冰塔的因素主要有两点:首先,多支冰流汇合后,冰川运动使冰层产生褶皱和纵横裂隙,这是一个必要的前提;其次,在低纬度的高山区,极强的太阳辐射使裸露冰面的温度升高,冰面的消融强度远远大于中高纬度的冰川,冰塔间的融水侵蚀下切能力很强。这也是地球上其他高山冰川地区,如阿尔卑斯山、昆仑山、祁连山、天山等都没有发育出如此壮观的冰塔的原因。

全球气候变暖是当下非常关心的问题。经过中外科学家们的考察和研究,已经在树木年轮和冰芯记录中获得了有关喜马拉雅山地区现代冰川及古冰川的大量信息,比如古今冰川特点、变化趋势等等。珠峰北坡的绒布冰川,总长22.4千米,裸露冰长16.6千米,末端海拔5158米。冰塔末端从1966~1997年间后退270米,平均每年退缩8.7米,而1921~1966年间,平均每年退缩6米。如果按每年8.7米的速度继续后退,到2035年,还要退缩418米,到那时仍然有16千米长的裸露冰面和冰塔林,仍然是十分壮丽的冰川。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