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供求理论

2022-07-31 财经 145阅读
马克思的供求理论:

1.供求关系是商品经济的基本关系。
  商品经济的许多范畴都可以统一到供求关系之中。如研究商品关系的那些基本范畴:生产与消费、价值与使用价值、商品与货币等相互对立的概念.一旦把它们与市场相联系.实际表示的就是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在研究商品和价值的一般关系时不涉及市场,因而不以供求关系表示。马克思指出。在市场上。“互相对立的只是两个范畴:买者和卖者。需求和供给”。 “在商品的供求关系上再现了下列关系:第一.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商品和货币的关系.买者和卖者的关系;第二.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关系,尽管二者可以由第三者即商人来代表”。
  2.供给和需求只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它们都由生产产生。处于对立地位的供给和需求彼此很难分清。在不同的角度说.供给就是需求.需求就是供给。属于增加供给的生产活动同时增加了对生产资料的需求.和由于增加对劳动的需求而增加对消费资料的需求;换言之.生产中的生产需求也可以说是供给。马克思在谈到供给和需求的含义时说。“要给需求和供给这两个概念下一般的定义。真正的困难在于。它们好象只是同义反复”:并认为供给和需求都决定于生产:“供给和需求是由生产本身决定的”. 深刻阐述了供给和需求的辨证关系。供给与需求的这种辨证关系对于政府进行经济的“宏观调控”很有指导意义。
  3.供给和需求虽然闻由生产决定。
  但二者在量上没有必然的联系:二者真正的联系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总劳动中社会用来生产这种物品的部分。也就是这种物品的生产在总生产中所占的数量.另一方面,社会要求用这种物品来满足需要的规模之间.没有任何必然的联系.而只有偶然的联系”。这说明.供给和需求同由生产决定.但供给和需求不必然任何时候在量上都相等。理论上假设的供求均衡只是在不均衡的波动中才存在.存在于平均数中。由于在市场上“供给”是为了价值.提供的也是价值.而“需求”要的是使用价值。价值是抽象劳动.供给的商品中虽然花费了“劳动”.但产品不为社会所需要.供给成为“无效供给”。另一方面.从人的自然属性来说.需求具有无限性.但只有有相应货币购买力的需求才是能实现的“有效需求”。市场上只承认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供求的这种“偶然联系”表明供给和需求都是一种社会行为。反映一种社会关系;它实质表示的是商品经济条件下.劳动者之间存在交换劳动的关系。这种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4.供求关系不决定价值.但决定价格的波动。
  供求关系虽然是商品经济的基本关系之一.但它对商品经济的本质关系— 价值关系.却没有决定作用。它只作用于价值的表现形式—价格。价格随供求关系上下波动.但价格与供求是互动关系.供求的不平衡在“互动”作用下有自动消除不平衡的趋势。说“趋势”是指供求的不平衡的消除不是瞬间的事.有时可能波动得很强烈.完全靠自身调节会给经济运行造成损害.需要借助外力调节。但由于不平衡有自动恢复的趋势.外力调节不能违背供求自动均衡的基本原理.这个原理就是供求和价格的“互动”,达到均衡的最终调节力量郡来自“价值”:价值运动是市场运动,包括供求运动的真正动力。
  5.供求关系的社会性和阶级性。
  供求关系的社会性是生产关系社会性质的表现。生产的方式既决定了供给的方式和供给的结构。这个结构又直接规定着衙求的结构。“供求还以不同的阶级和阶层的存在为前提.这些阶级和阶层在自己中间分配社会总收入.把它当作收入来消费.因此形成那种由收入形成的衙求;另一方面,为了理解那种由生产者自身互相形成的供求。就衙要弄请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全貌”。具体地说。衙求的量取决于市场上用于购买的货币量。而这个货币量最终是由一定的分配关系决定的。一定的分配关系又取决于一定的社会性质和消费者的阶级地位。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关系中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动者能用于购买消费资料的货币始终只是“劳动力价值”。表现在分配上只占社会总产品的相对较小份额。所以.这种“需求关系”表现出生产与消费的对立关系。这才是凯恩斯所谓“有效衙求不足”的真正原因。
新古典经济学的供求理论
 (一)需求理论
  西方经济学把“衙求”摆在首位,该理论认为,决定衙求的因褒主要有五个:第一,市场价格;第二,平均收入水平;第三,市场规模;第四,该商品的替代品的情况,包括数量、品种多少和价格;第五,消费者的选择偏好。一般假定除价格外的其它因素在一定时期和地方是相对稳定不变的。所以衙求被简化成商品数量与价格的函数关系,即衙求量随价格的变动而变动。正常商品(非吉芬商品)的衙求量与价格呈反比例变化。将一定价格下消费者愿意购买量对应的数据绘制的表叫做“需求表”。
  将表上数字绘在坐标图上得到“衙求曲线”。用横坐标表示僻求量,纵坐标表示市场价格;由于衙求量与市场价格成反比。听以“衙求曲线”是一条由左上向右下倾斜(负斜率)的曲线。
  碍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是由“边际效用递减”律决定的,最先购买的一单位商品效用大。所以消费者愿意出较高的价格,以后每增加一单位,其“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当数量很大时其边际效用非常小。消费者只愿意用非常低的价格购买。当个别消费者同时消费几种商品时,在可支配收入的约束下.它在几种商品中按照“边际效用递减”原理进行选择。当消费每种商品的最后一单位商品的效用相等时。消费者总效用最大。消费者的这种总效用最大化行为构成“消费者均衡”。
  (二)供给理论
  决定供给的因素也有好几种:第一,市场价格;第二,生产成本。生产者之所以供给商品是为了赚取利润。利润是收益与成本的差额。在价格一定时,成本越低,利润率越高;生产者’怒意供给的商品量也越大。反之则越小。第三。生产要素的价格。它与生产者愿供给的商品量呈反向变化:第四。其它商品价格的变化 其它商品价格高些会促使生产者转产其它。其它商品价格低会促使其它向本领域转产。此外,自然灾害、战争等突发事件往往使供给减少。
  与需求类似,一般假设其它因素相对不变。只有市场价格随供给变动。正常商品价格与供给量呈正比例变化,价格越高供给量越大,价格越低供给量越少。将一定价格下生产者意愿供给的商品量列成表.称为“供给表”:
  同样,将供给表上数字绘制在坐标图上可得“供给曲线”。由于供给量与市场价格成正比,所以它是一条从左下向右上方倾斜(正斜率)的曲线。个别生产者的生产行为在可投入资本量的约束下,按“利润总量最大化”原则决定投资规模大小。由于受制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生产者选择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点停止。这就是所谓的“生产者均衡”。
  (三)市场均衡
  同时分析衙求和供给情况.将恶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置于同一坐标系内,两条曲线的交点就是市场均衡点。均衡点对应的价格就是市场均衡价格,换言之.均衡价格由衙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相交共同决定。均衡价格对应的产量是均衡产量.即衙求等于供给的产量。如果生产在非均衡点进行.则价格会高于或低于均衡价格。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