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国民党对台湾经济发展的主要贡献

2020-04-27 时事 96阅读

在台湾经济恢复与发展初期,土地改革与“美援”发挥了重要作用。台湾土地改革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土地改革第一步是进行“三七五减租”,即将原地主收取超过收获量50%以上的地租一律降至37.5%以下,其他附带租金一律取消。接着全面推行于1948年开始试行的“公地放领”政策,即将从日本人手里接收的公有耕地承租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承租地价分十年还清。公地放领一直到1976年才结束,总计历年放领耕地约14万公顷,承领农户28.6万户。

50年代末期开始,台湾进行了一次较为广泛的财政、外贸、金融体制的改革,台湾从此走上了一条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道路。
1958年4月,台湾“行政院”公布了“改进外汇贸易方案”和“外汇贸易管理办法”等法规,对外贸政策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与调整。一是台湾将复式汇率改为单一汇率,废除了不同进出口货物适用不同汇率的制度。二是放宽进口限制,降低进口原料的各种税收。三是鼓励出口,实行外销退税制度,设立外销推广基金,实施保税工厂与保税仓库制度,实行外销低利贷款与外汇提留制度等。这些政策措施极大的促进了台湾产品的外销与经济发展。曾参与早期台湾经济决策的台湾知名经济学家王作荣对这一改革予以高度评价。他在《壮志未酬》一书中写道:“不要小看这项改革,这是一次改变台湾经济前途、脱出困境、使台湾经济起飞、创造台湾经济奇迹的起跑点”。

为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资,以弥补即将停止的“美援”,台湾当局于1960年颁布了“奖励投资条例”,对外商投资提供优惠,凡产品50%以上出口的企业,可享受免五年营业税或加速折旧等优惠;将利润用于增资扩充设备的企业可享受免4年营业税或加速折旧。同时设立专门的投资审批委员会,提高办事效率。这是台湾财经政策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台湾的租税政策从过去的追求“预算收支平衡”转变为谋求“经济发展”。于是从这时起,台湾逐渐形成一套较开放的经济体制,为台湾经济的起飞奠定了重要基础。外资开始加快在台湾的投资,台湾经济发展步入快速道。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