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庆星先生为什么要创办仰恩大学
关于吴先生在家乡创办学校发展教育事业,还得从他的父亲说起:早在1979年,吴先生的父亲吴善仰、母亲杜恩带着“外地千般好,不如故乡亲”的思乡心情从缅甸回到了阔别30多年的故乡霞井,当他们目睹家乡文化教育发展缓慢、贫穷的山乡面貌依然没有根本改变,吴善仰夫妇看在眼里、想在心间。1983年,年逾八旬的吴老 先生带着为家乡创办事业的设想,再次只身回到家乡,决定捐资30万人民币创办一所侨办小学,以解决学龄儿童入学难问题,同时把这一方案托咐马甲镇侨联负责筹办和实施;吴老先生返回缅甸不久,因病医治无效于1984年冬病逝于仰光,临终前再三嘱咐他的儿子“要回故乡把学校办起来,要帮助家乡治穷”。经过走访和踏勘之后,吴先生回到下榻的泉州华侨大厦,他独个凝神思索后认为:农民穷,要通过兴学育才,提高人的素质和文化水平;家乡穷,要通过投资开发,引进高新科技项目,改变传统观念。他又问了自己:只捐数十万盖所小学能治穷吗?念完小学还有中学,真正出人才在于高等院校。吴先生从家乡想到了全国,从创办小学想到了创办大学,从捐资办学想到了独资办学,从教育投入想到了办学方向,从学生入学想到师资队伍,甚至从办学的效益想到养学的路子。吴先生理清了思路后,毅然改变了建小学的计划,继而又打消了办中专的设想,果敢地决定要在这山沟里创办一个集教育、科研、生产于一体的系列工程,首先是着手创办一所着重发展薄弱的动物科学、养殖科学和生物工程等学科的高等院校,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