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司经典镜头结构小记
1.Hologon
设计时间:1966年
设计者:EehardGlatzel博士
结构特点:对称结构,适合超广角,固定的F8光圈
成像特点:边角失光度大,需配合中灰渐变滤镜
适用相机:LeicaM系列、ContaxG系列
代表镜头:Hologon15mm/F8;Hologon16mm/F8
发展历史:
Hologon结构镜头最初用于一款蔡司公司的『HologonUltrawide』
不可更换镜头相机(1969-1975)。1972年曾为LeicaM卡口上产过不到
750只,规格为3组3片、15mm/F8。1994年,经过EehardGlatzel重新改
进,制成了3组5片、16mm/F8的新版Hologon,适用于ContaxG系列相机。
2.Biogon
设计时间:1932年(亦说1934)
设计者:LudwigJakobBertele
结构特点:对称结构(二战后版本),适合大光圈广角镜头
成像特点:边角分辨力高但失光较为明显
适用相机:各种画幅旁轴相机
代表镜头:BiogonT*38mm/F4.5;BiogonT*21mm/F2.8
发展历史:
最初的Biogon规格为4组7片,于1936年前后上市,是对Sonnar的
修改。1952年,Bertele博士采用M.M.Roosinov的改进意见设计了一款
名为『Aviogon』,成为新版Biogon的前身。Aviogon及新版的Biogon,
都曾用于航空拍摄使用。
3.Distagon
设计时间:n/a
设计者:n/a
结构特点:反望远结构,适合大光圈广角镜头
成像特点:中心分辨率高,畸变小
适用相机:单反相机
代表镜头:DistagonT*15mm/F2.8
发展历史:
Distagon专为单反相机设计,将光学结构中心前移,以适应反光
板位置。为了达到接近Biogon的成像素质,Distagon的结构比较复杂,
售价较高。
4.Planer
设计时间:1896
设计者:P.Rudolph
结构特点:对称的高斯结构,适合中焦距大光圈镜头
成像特点:色差修正好,畸变小
适用相机:广泛适用于旁轴、单反相机
代表镜头:PlanarT*50mm/F1.4;PlanarT*85mm/F1.4
发展历史:
最初的Planar结构使用4组6片设计,最大光圈只有F4.5。经过不
断改进,目前F1.4规格产品已经较为常见。在1966年的阿波罗登月计
划中,蔡司曾为NASA制造过一只50mm/F0.7的Planer,全开光圈时也
有惊人的成像质量。
5.Sonnar
设计时间:1931(亦说1932)
设计者:LudwigJakobBertele
结构特点:适合中焦距及望远镜头
成像特点:无球面像差,失光和畸变极微,但色散须以APO镜组修正
适用相机:广泛适用于多种相机规格
代表镜头:SonnarT*135mm/F1.8;
发展历史:
1931年时的Sonnar结构已经具备F2.0的大光圈,第二年,Bertele
更是将它提升到F1.5,是当时135mm系统中光圈值最大的镜头结构。
6.Tessar
设计时间:1932
设计者:P.Rudolph
结构特点:适合标准镜头、望远镜头和小体积镜头设计
成像特点:锐利、反差大,但边缘成像较差
适用相机:广泛应用于各种相机、手机、摄像头
代表镜头:TessarT*45mm/F2.8;Tele-TessarT*400mm/F4
发展历史:
源于Unar结构的Tessar,在希腊语中是『四』的意思,而经典的
Tessar结构则为3组4片设计。最初只有F6.3,随后发展出F3.5及F2.8
规格的产品。
其他:
Mirotar:仅用于超望远镜头设计,是反射式镜头结构
SuperAchromat:SonnarSuperAchromat是专门为哈苏设计的镜头,
规格包括250mm/F5.6和350mm/F5.6,以及非常夸张的T*300mm/F2.8。
SuperAchromat简称SA,与APO结构类似,但对色差及相差的消除效
果更佳。
Mutar与Mutargon:用于索尼数码摄像机的增距与广角附加镜。
T*:源自德文Tarnung,即伪装的意思。最初与1930年开始应用,能
够消除光学镜片上的反光,避免在交战中被敌军发现。
Vario:变焦镜头的前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