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
泰国国旗(泰语:ธงไตรรงค์,三色旗的意思)是一面三色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由红-白-蓝-白-红五条横带组成,蓝带比红白带宽一倍。
上下方为红色,蓝色居中,蓝色上下方为白色。蓝色宽度相等于两个红色或两个白色长方形的宽度。红色代表民族和象征各族人民的力量与献身精神。
泰国以佛教为国教,白色代表宗教,象征宗教的纯洁。泰国是君主立宪政体国家,国王是至高无上的,蓝色代表王室。蓝色居中象征王室在各族人民和纯洁的宗教之中。
泰王国(泰语:ราชอาณาจักรไทย,Ratcha-anachak Thai),通称泰国(泰语:ประเทศไทย,Prathet Thai),旧称暹罗、暹逻(泰语:สยาม,Sayam),是东南亚的君主立宪制国家,首都及最大城市为曼谷。
泰国国土东临老挝和柬埔寨,南接暹罗湾和马来西亚,西靠缅甸和安达曼海,东南亚国家联盟创始国之一。
扩展资料:
国名
泰国的正式全称为“泰王国”(泰语:ราชอาณาจักรไทย,皇家转写:Ratcha Anachak Thai /râːt.tɕʰā ʔāːnāːtɕàk tʰāj/ 帮助·信息)。
其中“ราช”表示“国王”、“อาณาจักร”意为“领土”、而“ไทย”则代表“自由”之意。
在过去,泰国一直以“暹罗”、“暹逻”(泰语:สยาม,皇家转写:Sayam)作为国名。在摆脱高棉人统治之后,暹罗人以“自由”一词(读音即为“泰”)作为主体民族泰族的名称。
銮披汶·颂堪元帅在1939年6月23日至1945年9月8日期间,将暹罗改称“泰国”(泰语:ประเทศไทย,皇家转写:Prathet Thai),取其“自由领土”之意。
皆因在当时的东南亚地区,周边的各个大小王国均相继沦为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美国、日本等欧亚列强的殖民地,使得泰国成为仅存的独立国家。1945年9月8日,泰国复称为“暹罗王国”。
1949年5月11日,暹罗正式更名为“泰王国”。
泰国的旧称“暹罗”根据《明史》所载,系为“暹罗斛”之简称,“暹”(泰语:สยาม,皇家转写:Sayam)或指古国素万那普,“罗斛”指另一古国罗涡。
两国于十四世纪并合为大城王国,因而被中国古籍以组合词“暹罗斛”或“暹罗”代指之。
“暹”一词的来源众说纷纭,一说来自于梵语词汇“श्याम”(Śyāma),意为“暗色”;或来自于巴利文的“suvaṇṇabhūmi”,意为“黄金之地”。
中文古籍的称呼“暹”被葡萄牙传教士转写为Siam,成为西方通用的称呼。“暹”在蒙固国王统治时期定为正式国号,也被近代中文以“暹罗”对应之。
国徽
图案是一只大鹏鸟,鸟背上蹲坐着那莱王。传说中大鹏鸟是一种带有双翼的神灵,那莱王是传说中的守护神。
国歌
泰国国歌为《泰王国歌》长1:06分钟。每天8:00与18:00,在泰王国所有公园、学校、电台都要演奏《泰王国歌》,从无例外。
听到她,每个人都必须立即面向国旗肃立,并除下帽子以示敬意。严格来说,泰国警方对任何对国歌、国旗或王室成员不敬之人等都要立即进行逮捕,无论他或她的国籍。
歌词:全泰之民,血肉相连,泰之寸土,全民必卫,历来无异,同德同心,弗怠弗懈,平和安宁,国人所爱,倘有战事,我等无惧。独立主权,誓死捍卫,为国作战,淌尽鲜血,在所不惜,以骄傲和胜利,献给我们的祖国,万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