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们老家会做些什么年货小吃???怎么做?

2020-05-05 文化 89阅读
隔年陈
岁时饮食风俗。流行于汉、满、回等族。年前就备好春节期间所需的一切食物,春节后数日不吃生粮、生肉做的饭菜,以示家给人足、年年有余。
蜜供

北京年节食品。旧时常用作供品。《天咫偶闻》载:“密供,则专以祀神,以油面作荚,砌作浮图式,中空玲珑,高二三尺,五具为一堂,元日神前必用之。”制作方法:用糖和面,擀成薄片,折叠成块状,切成长条,炸熟,在饴糖里蘸一下即成。

胶牙饧

汉族岁时食品。流行于全国各地。“饧”即古“糖”字。是用麦芽或谷芽混同其他米类原料熬制而成的粘性软糖。起源甚早。南朝梁·宋懔《荆楚岁时记》有元旦 “进屠苏酒、胶牙饧”的记载。到了宋代,作为除夕祭祀祖先的礼品。南宋·周密《武林旧事》载,除夕夜,“祀先之礼,则或昏或晓,各有不同,如饮屠苏、百事吉、胶牙饧、烧术、卖懵等事,率多东都之遗风焉”。今称“饴糖”,俗称“麦芽糖”,则作为春节供品,深受老人和孩子的喜爱,故已逐渐推广为日常食品。

欢喜团

汉族年节食品。流行于江淮一带。先将糯米蒸熟,凉后弄散,再炒使之膨松,蘸以饴糖,使之成团。取欢欢喜喜,团团圆圆之意。春节食用,亦用以馈赠。

五谷饭

朝鲜族食俗。相传新罗国时,乌鸦曾助一国王除奸,后正月十五便为“乌忌之日”,用江米、小米、高梁米、小豆、黄米做成五谷饭,祭祀乌鸦,任其选吃。后传至民间,每年正月十五便吃五谷饭,并将这五种粮食放在牛槽中,牛先吃的粮食则认为是当年丰收之物。

风莫饭

壮族食俗。据说起源于宋代。“风莫”是一种特大的粽粑。腊月底,姑娘便筛选糯米,浸泡一夜,捞出滴干。与食盐、五香、生姜末、胡椒等调料搅拌调匀,外面包以冬精叶,便成了竹筒状或方形的“风莫”。大年晚上,姑娘们便把煮熟的“风莫”从铁锅里捞出来,以备正月食用。正月十五,出嫁姑娘都要回娘家吃风莫饭,父母打开风莫,分给全家人。儿女须将风莫吃完,以示孝敬父母,祈求父母高寿。

长年菜

台湾高山族青春饮食风俗。长年菜即芥菜,因其茎、叶较长得名。吃长年菜以祈长寿,将长长的粉丝加到长年菜里,则有长生不老之意。

春饼

汉族立春饮食风俗。春饼是面粉烙制的薄饼,一般要卷菜而食。最早,春饼与菜放在一个盘子里,成为“春盘”。宋《岁时广记》引唐《四时宝镜》载:“立春日食萝菔、春饼、生菜,号春盘。”从宋到明清,吃春饼之风日盛,且有了皇帝在立春向百官赏赐春盘春饼的记载。明《燕都游览志》载:“凡立春日, ( 皇帝 ) 于午门赐百官春饼。”到清代,伴春饼而食的菜馅更为丰富。清《北平风俗类征·岁时》:“遇立春……富家食春饼。备酱熏及炉烧盐腌各肉,并各色炒菜,如菠菜、韭菜、豆芽菜、干粉、鸡蛋等,而以面粉烙薄饼卷而食之,故又名薄饼。”现在,人们备上小菜或各式炒菜,吃春饼时随意夹入饼内。立春吃春饼有喜迎春季、祈盼丰收之意。

古突

藏族风俗。“古”即九,这里指二十九,“突”即突巴,是一种面粥。藏族腊月二十九吃古突以示除旧迎新。突巴团里分别包有石子、辣椒、羊毛、木炭、硬币,代表“心肠硬”、“刀子嘴”、“心肠软”、“黑心肠”、“发大财”。吃到这些东西的人要即时吐出,引得众人大笑,增添除夕欢乐气氛。

彩蛋

傣族儿童农历二月初十彩蛋节习俗。到这一天,孩子们将染成黄、红、绿、紫等五颜六色的熟鸡蛋,用小兜带到野外,游玩之后聚餐,吃各自带来的彩蛋。他们只吃蛋白,蛋黄留下带回家敬给父母兄长,以示对长者的尊敬。

五色糯米饭

壮、布依、水族等节日食品。把可食植物捣碎取汁,将有色的汁液与浸泡过的糯米拌合;待糯米着色,蒸熟捏成团块状,即成了红、黄、黑、紫、白等五色糯米饭。五色糯米饭多彩、异香,是节日、祭祀、待客的佳肴。相传很久以前布依族姑娘竹妹为防止米饭变馊、向老人寻找秘方而兴起的。水族的孩子有过节讨要五色糯米饭以期吉祥的习俗。

鸡八块

布依族饮食风俗。节日、喜庆、待客要备鸡八块。鸡杀后砍为八块:头、两肋、两翅、两腿、尾。待客时,鸡八块盛在盘子里,鸡头向着坐在左上席最受尊敬的客人。喝酒时,传送鸡头以行酒令,鸡头传到谁面前,谁就要说四言八句,否则,就得喝酒。酒兴过后,开始吃鸡吃饭。哪个席位吃那块鸡,则有规定。鸡头由左上席尊者吃;左下席者吃左肋;右上席者吃右肋;右下席者吃鸡尾;右席者吃右翅右腿,左席者吃左翅左腿。

藏餐

藏族喜庆节日待客宴席。西藏的藏餐以糌粑糕、熟牛羊肉、生食肉酱、鸡肉、马铃薯等为主。有的以藏区特产菌为佐餐食品,必备青稞酒。甘肃南部藏区之藏餐以奶茶、角麻米饭、灌肠包子、手抓羊肉、大烩菜、乳酪等六道菜食为主。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