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管理学 你眼中的学校课程是怎样设置的?你认为如何构建更合理

2020-10-18 教育 112阅读
目前的高校体育管理课程一般是这样设置的:
(一)课程形式杂乱,缺乏一致性和规范性
就目前高校体育课程称谓而言,有体育技术课、体育实践课、体育理论课、体育必修课、体育选修课、体育选项课、体育必修项目课、体育必修选项课、体育俱乐部课、体育测评课、体育公共选修课、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等多种叫法,称谓五花八门。表面看来,高校体育课程设置较为丰富,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体现了高校的体育教学特色。实地调查后笔者发现,面对丰富的体育课程形式,学生一头雾水,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很多高校体育教师也不知道这些称谓是从何而来。高校体育课程形式的随意性、无序性可见一斑,名目繁多的高校体育课实则难以体现高校体育课程的特点。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难以发挥体育课程的“育体”和“育人”功能
目前很多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依然是一、二年级必修,三、四年级停课但要进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研究生直接不开设体育课也不进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如此设置导致在高等教育阶段学生的体育教育和锻炼无法继续下去,造成了三、四年级学生体质无法增强,研究生体质不如本科生的情况。
(三)片面追求开设体育选修课,弱化了体育必修课的功能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指出,“高校要积极开设选修课程,尽快形成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对此很多高校盲目跟从,毫不分析高校体育课程的特点,为了突出特色而开设一些所谓的特色选修课,最终导致必修课教学质量不高,而选修课形式化严重,体育课程教学不能反映大学体育课的特殊要求。
体育管理学应该这样构建更为合理:
高校在体育管理学课程设置过程中,要理清思路,弄清楚体育课程形式,依据高校体育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性质对体育课程进行科学的分类设置。其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对学校体育课程资源进行整合,明确授课对象,将体育课程设置为必修课和选修课。
第二步,课程分配。将两类课程分别安排在一二年级、三四年级和研究生培养计划中,即一二年级为必修课,三四年级和研究生为选修课。其中要明确的是,研究生也属于我国高等学历教育的组成部分,高校有义务面向研究生开设体育课。
第三步,课程规划。选定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构成,即必修课类型中的必选项目课有哪些,选修项目有哪些,选修课类型都由哪些课程构成等。此阶段要考虑到大学体育分层教学的需要。
第四步,明确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性质,确定必修课中哪些是以理论课形式开展教学,哪些以实践课形式开展教学,比重占多少?确定选修课中哪些是以理论课形式开展教学,哪些以实践课形式开展教学,比重占多少?
第五步,论证实施。收集反馈意见,组织专家进行论证,优化课程设置方案,并组织实施。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