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朗诵技巧

2022-08-07 文化 186阅读

技巧如下:

1、要自信,重情感

朗诵诗歌时,要注意节奏鲜明,并根据作品的基本节奏采取相应的速度。该轻快的要朗诵得轻快些,该沉重的要朗诵得沉稳

稍慢些。就一首诗来说,朗诵速度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要根据表现作品内容的需要来决定,并具有一定的变化。

2、要自然,不能做作

要自然,不能做作。要发自内心的努力地去引起共鸣,使自己的感受接近作者的情感,才能成功地再现作者的情感。

听众才会觉得"自然"。如果朗诵者并没有领会作者的情感就很容易失去了内在的感情基础,单单依靠技巧来支撑,听众就必然会感到"做作"了。

3、选用适当的背景音乐

春江花月夜是一个非常非常静的境界。我建议不要任何动作,拿一个文件夹,穿一件比较清纯的衣服,婷婷地站在那里就很好。

也可稍作小幅度的走动。用声音打动听众,千万不要让动作干扰了那种安静、纯净的境界。

4、声音也不要太大,但要清亮一些。节奏要压住、不能抢、记住一定要下载一首古琴版的音乐作为背景衬托。

感情吗,可以跟随古琴曲调整。记住是古琴版,比较典雅下面是一个女生朗诵的链接。你也可以自己搜春江花月夜朗诵

5、主要是要营造一种静谧而优美的意境,另外要处理好感情的起伏。四句一节,境随情生。《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此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创造性地再现了江南春夜的景色

6、如同月光照耀下的万里长江画卷,同时寄寓着游子思归的离别相思之苦。诗篇意境空明,缠绵悱恻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词清语丽,韵调优美,脍炙人口,乃千古绝唱,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

7、背景音乐:可选用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之二《春江花月夜》。原名《夕阳萧鼓》,意境深远,乐音悠长。近代当《夕》由琵琶改成民乐合奏后。而恰好与张若虚的诗的意境吻合,故易名为《春江花月夜》。《夕阳箫鼓》是一首著名的琵琶传统大套文曲,明清早已流传。春江花月夜

8、朝代:唐代

作者:张若虚

原文: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扩展资料

1、朗诵,指清清楚楚的高声诵读。就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朗,即声音的清晰、响亮;诵,即背诵。朗诵,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 朗诵是口语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

2、朗诵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朗诵,读者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胸怀,文明言行,增强理解;小者,可以有效地培养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以及确立口语表述最佳形式的自我鉴别能力。因此,要想成为口语表述与交际的高手,就不能漠视朗诵。

3、目前,朗读符号还没像标点符号那样,有着统一的标准。我们本着切实可行,有益于朗读和便于操作的原则,把常用的五种朗读符号介绍给大家。

4、 ∧──停顿号。不论有无标点符号均可用,停顿的时间稍稍加长。如用于有标点符号的地方,表示停顿时间再长些。例如:王大娘听到声音,十分高兴,赶忙走了出来。她看到儿子有些奇怪,就对他说:“这是粮店的刘同志。”

5、“她看到儿子有些奇怪”一句,依据语境,是“儿子”奇怪,应该在“看到”后面标一停顿符号,就是“她看到∧儿子有些奇怪”。如果不标朗读停顿号,很容易在“儿子”后面停顿,就成了“王大娘”奇怪了,显然是不对的。

6、──间歇号。不论有无标点符号处,都可使用。用于无标点符号处,表示间歇时间较长;用于有标点符号处,表示间歇时间更长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朗诵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