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用铜做镜子,可以整理好一个人的穿戴;用别人作自己的镜子,可以知道自己得失;用历史作为镜子,可以知道历史上的兴盛衰亡。
出处:
《旧唐书·魏徵传》: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意思是:一个人用铜当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人当镜子,可以发现自己的对错;用历史当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啊。
扩展资料
相关故事:
唐代魏征固然是敢于死谏的忠直大臣,如果他遇到的是一个不能明辨是非的昏君,那魏征就可能脑袋落地了。
一次,魏征问唐太宗:“隆下,听说您准备出巡,车马都已备好,为什么又取消了呢?”唐太宗说:“想到你会批评我的奢侈、张扬,就不去了。”君臣二人哈哈一笑,相视而去。
魏征是巨鹿人,出身低微,做过道士,早年参加过瓦岗军,归唐后成为太子李建成的属官,为太子做事。见太宗与太子暗中倾轧,争做帝位继承人,他常劝太子建成早除秦王李世民,以便铲除政敌,顺利登上皇位,可以说是李世民的仇人。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把魏征召来责问他:“你为什么离间我们兄弟?”
魏征从容回答说:“皇太子如果听了我的话,一定不会有今天的祸事。”
在场的人看到魏征态度这样固执,都以为他必死无疑。但唐太宗被魏征对李建成的忠诚所打动,赞赏魏征为人刚直。他从魏征这种至死不悔的态度中,看到魏征有经国之才,并能忠诚奉国,所以不仅没有惩罚他,反而厚加礼遇,任命他为谏议大夫太宗还多次召他进入寝宫,询问治国的得失。
魏征颇具治国的才能,性格又刚正不阿,没有什么能使他退缩。唐太宗常常把魏征引到卧室内,就一些重大问题向他征询得失,鼓励他犯颜直谏,并把他比作明得失的“镜子”。
贞观三年,魏征升官到秘书监,参与朝政,他深谋远虑,对国家的治理多有大的裨益。太宗曾对魏征说:“你所劝谏我的,前后共二百多件事,都很合我的心意,不是你忠诚为国,哪能这样?
你的罪比射中齐桓公带钩的管仲还大,我对你的信任超过了齐桓公对管仲的信任,近代君臣之间融洽相处,难道有像我和你这样的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魏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太宗(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