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提高标准化为行业发展关键
茶叶是中国特色农产品,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市场;茶叶同时也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它既是农产品,也是工业产品,不仅可以就地解决当地农民的就业问题,而且可以通过发展茶叶的加工,来增加农民收入。这几年,南方主要产茶地区通过发展茶叶生产来提高农民收入,在一些重点产茶县,茶叶收入占到农民总收入的80%以上。
中国茶叶生产在品种分布上,也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根据农业部2009-2015年全国茶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中国茶叶生产划分为长江中下游名优绿茶重点区域、东南沿海优质乌龙茶重点区域、长江中下游特色及出口绿茶重点区域、西南红茶及特种茶重点区域四大区域。
茶叶产量增长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茶叶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干毛茶叶产量预计达258万吨,比上年增加17万吨。在产量增加的同时,结构不断优化,质量效益提升,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此外,茶园面积稳中略增。预计全国茶园面积4400多万亩,比上年增加130万亩。其中,湖北、贵州、陕西、江西等省分别增加23.6万亩、21.5万亩、19.3万亩、15万亩。
消费量方面,2017年中国茶叶消费量约为193万吨,消费量稳步增长,预计到2018年中国茶叶消费量将超200万吨。
我国茶叶发展痛点分析
我国茶叶的产量在增加,品质在提升,品牌在发展,新产品研发成为热点,茶叶深加工和茶叶衍生品等多板块轮番发力。但是生产和消费的地域特征都过于明显,主要表现为公共品牌很响,企业品牌没有跟上,“有名茶、无名牌”的短板始终困扰着茶产业的发展。
我国茶叶市场集中度很低,企业技术水平不高,研发和创新能力比较落后,市场推广引导能力弱。”王庆表示,尽管现在每个产茶大省都有一两个大品牌,如华祥苑、巴马、大益、泾渭等,但整体来看茶叶品牌过多,有的一个县甚至就有上百个品牌,不利于行业发展。
政策有序推动茶叶发展
去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做大做强茶叶等优势特色产业,推进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建设,支持地方以优势企业和行业协会为依托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引入现代要素改造提升传统名优品牌。
后茶叶品牌将逐渐呈现兼并态势,要让企业品牌能够跟得上,鼓励企业品牌做大。这既要靠市场,也要靠政府有序推动。
标准化是整个中国茶叶的软肋
标准化可以解决茶叶从种植、生产、加工到销售的一系列问题,中国茶叶产品从安全质量、等级标准、理化指标等方面都应该是一致的。中国茶要发展,将来一定是标准化基础上的工业化模式,向中外消费者讲好中国茶的故事主要靠标准,这就需要打好文化牌,特别是科技牌。
从茶叶消费角度来讲,市场还不够规范,品牌要更注重口碑。茶叶流通协会每年评选诚信企业,今年还成立了中国茶叶产业集群品牌联盟、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品牌发展工作委员会,专门帮助会员协调解决品牌建设发展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升茶企品牌效益、扩大茶业品牌影响力。
近年来茶叶消费市场稳步扩大,消费人群接近4.7亿人,同时消费人口向低端化年轻化发展,茶叶市场前景非常广阔。2018年作为茶叶流通协会确定的“中国品牌年”,将重点围绕“名牌、名企、名家、名区(县)、名店”五项重点开展工作,着力打造一批知名茶叶品牌、知名企业,促进“茗”牌向名牌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