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高中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2020-10-29 文化 112阅读
要在语文古诗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是离不开具体的诗文领悟的,以语文教学为主,文化传播为载体,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在古诗文教学中,高中语文教师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一)找准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入点
充分的理解古诗文的内容,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古诗文从古代传承下来,之所以叫古诗文,是与现代的语言大有不同,学生只能在书本中与古诗文有些许接触,日常生活运用较少。所以,教师要找到一个恰当的融入点,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古诗文,接受传统文化。根据这个教学进程,教师要根据古诗文中的具体内容,找准融入点,将传统文化教育进行系统的切入。比如,在教学著名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蜀道难》一文时,在结束诗句意思的理解后,要重点引导学生感悟“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这句名句,引发学生的思想共鸣,不自觉的在眼前浮现蜀道难于上青天的气势磅礴,继而达到教学目的。
(二)设置传统文化情景
传统文化教育是一项不能只考说教的教育方式,还要将学生带入传统文化的学习氛围中,走进古诗文作者的心里,体会其思想感情,在中收益,从而达到传统文化教学的目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对高中生必须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结合课文内容,设置情景内容,让学生换位思考,细细解读诗人内心情感,并在思想上产生共鸣。比如在学习苏轼的《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文时,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基本的词句含义之后,让学生设想在雨中行走,思考自己的人生,表现诗人的超脱胸襟,指引学生学习诗人的精神,最终达到传统文化输送教育的目标。
(三)合理运用相关文化活动
在高中学习中,经常会开展各种文化活动,语文教师可充分运用活动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语文学习是不能离开日常生活的,古诗文更是如此。由于古诗文比较枯燥乏味,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发挥古诗文以载体的功能,对学生进行教育。比如,在学校开展的语文朗诵比赛时,教师积极的鼓励学生参加活动,并得出总结体会,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组织学生参观就近的古文化遗迹,感受古人的生活场景,在潜移默化中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间接的完成传统文化在古诗文教学中的融合。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