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七年级学生的行为习惯05

2020-04-18 教育 114阅读
如何培养七年级学生的行为习惯
中国人讲究一个“和”字,和,即平和、和睦、和谐。对一个家庭来说,孩子行为习惯的好坏左右着家庭的氛围;对一个班级来说,学生行为习惯的好坏决定着班级的风气;对一个国家来说,公民行为习惯的好坏影响着国家的形象。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关涉到个人的修养、性格乃至命运,更关系到家庭、学校、社会的稳定和谐。初中阶段正是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那么,作为班主任,我们该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一、从了解心理入手。
现在的孩子,家庭条件越来越好,加之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因此,大多数孩子十分娇气,在很多方面任性、放纵、没规矩。进入学校受集体教育,就会出现很多与校纪班规不相符的行为习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深入了解孩子的年龄阶段与心理特点,以期找到适合其心理规律的科学方法来纠正、培养其行为习惯。
那么,处于初中阶段的孩子在接受行为习惯教育上有怎样的心理特点呢?一是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二是缺乏自觉性、持久性。说通俗点,就是三分钟热度。这是因为他们的自我意识心理是建立在天性上的,即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其行为习惯的突出表现就是只按自己的意愿去做,不顾他人的利益、集体的规则。我们一般把这种表现称为“自私”。在一个班级里,总有这种自私的学生存在,而且他们的数量越多,班级越难调教。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说,90%的精力和时间都花在纠正这类学生的行为习惯上。
了解了这一特点,我们工作的第一步就是要将这类学生一个一个地找出来,就像挖地雷一样,进行排查,然后针对性地纠偏。
二、从分解目标开始。
我们常说做事情要按步骤进行,习惯培养当然也一样。我们在纠正和培养学生行为习惯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分解目标,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地进行。
这里特别要提醒的,就是千万不能走“急于求成”、“躁急自败”的弯路。不能因为你的出发点是好的,就特别心急,以致于引起了学生的反感或抵触,那非但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甚至会破坏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规则,功亏一篑。
古人说:“天下大事必成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我们要明白人总是有惰性的,往往会找出各种借口为自己逃避、开脱,尤其是有一些难度的学习和工作上的要求。如果我们为学生设定的要求是他们能够轻易就能做到的,每完成一项要求,就能让学生增加一份信心。所以要从最简单的要求开始,走一步,再走一步,让每一步都能完成,直至终点。
三、多种方法的运用。
在实际操作中,方法很重要。除了多学习多借鉴外,班主任要不断地摸索一些适合本班班情的方法,不要害怕失败,也不要一种方法用到底,妄图“一劳永逸”。只要始终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不急于求成,就能在反复试验中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下面介绍几种我常用的方法,以供参考。
1、循环滚动法。行为习惯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循环反复,是螺旋上升的。先前训练过的,到后来还要经常重复训练,否则很难巩固。比如说见到老师问声好的习惯,看到老师站到门口立刻安静下来的习惯等。
2、阶段提升法。行为习惯的形成有不同的关键期,初一到初三,各阶段的要求就有差异。学习习惯更是这样,从低到高,从浅入深,从易到难,逐步提高要求,不求快,只求稳妥能做到。
3、抓住重点法。行为习惯是一个纷繁复杂的,要把所有的行为习惯都在短时间内培养好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培养学生行为习惯时,就要抓主要的习惯进行培养。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求过多,是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的。
4、个别谈心法。对挖出来的“地雷”,是要重点关注跟踪观察的。常常谈谈心,一是拉感情,二是讲道理,让他感受到班主任对他的关心和关注,增强他纠正坏习惯的信心。
5、集体教育法。经常性组织集体活动,既能寓教于乐,又能以集体来影响个人,一举多得,非常有效。班主任要做好集体活动的准备和总结工作,特别是活动前后的发言,都要有针对性。还要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集体活动,特别是班会,从主题、内容到形式都有意识地让学生去组织,这样才能起到全民动员、人人参与、养成好习惯、巩固好习惯的效果。
四、养成教育的巩固。
行为习惯的养成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启蒙、培养、巩固。通过正面教育、集体宣传、个别谈心等,让良好的行为习惯意识深入人心,占据班级的主阵地后,巩固养成的成果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如果不加以巩固,很有可能会“大意失荆州”、“功亏一篑”了。
巩固的方法很简单,说到底就是“收”“放”二字。培养阶段以“收”为主,班主任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