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于行政费用进行费用管理或者成本优化

2020-06-27 时事 364阅读
有效地控制行政成本、高效低耗地开展行政管理工作,是我国政府行政改革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寻求行政成本得以降低的措施与途径是我们解决当前行政成本过高或失控的关键。根据上述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我国行政管理中成本问题的原因,下面着重从宏观与微观层面提供解决行政成本高的方案。
如上所析,行政成本是一项综合指标,造成行政成本过高,而行政效益较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从宏观角度看,需要着重在更新行政主体的思想观念、改进行政管理的模式、完善管理制度以及提高公务员的综合素质方面有所突破和进展。
1. 更新思想观念,在行政管理中借鉴“经济人”的思想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在市场中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在产品或服务的生产、经营以及企业内部的管理过程中,奉行顾客至上、质量第一、注重效益等企业理念。政府在管理社会事业和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虽然其最终实现的目标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有着根本的不同,但是从某种角度讲,对于要建立一个“做得更好和花钱更少的政府”来说,在改革和探索中借鉴企业的经营理念,借鉴“经济人”的思想,是非常有价值的。首先,政府在行政管理中要确立讲求效益的思想观念。企业是追求经济效益的赢利性组织。经济效益及利润是企业经营行为的内在动力,企业总是在使顾客满意的前提下,力求以更低的成本或更少的投入获得更多的利润或更多的产出,在这当中避免亏损和杜绝浪费。
其次,在政府与公众的关系上确立以公众为本的思想观念。在企业与购买其产品或服务的顾客的关系上,企业奉行顾客至上的理念。企业把顾客及顾客的需求看作是企业存在的全部理由,在满足顾客需求的基础上实现企业自身的利润,进而使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政府的顾客是政府所服务的对象即公众。政府作为非物质生产部门,其行政经费来源于国家财政税收。征税这种国家对纳税人的“强迫性”储蓄行为又是财政经济的主要来源,行政管理活动所使用的经费,都是纳税人的钱,因而,纳税人即公众是政府的顾客,就如同企业确立顾客至上的理念一样,政府应该确立以公众和公众利益为本的思想观念,遵循国家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节省行政经费开支,让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及其他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中去,为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产品。公众既然是这些利益的出资者,也应该是最终的受益者。对于政府来说,确立以公众为本的思想观念有助于行政主体克服那些在传统行政体制中滋长出来的根深蒂固的错位以至颠倒的观念及行为。如以政府为中心的妄自尊大的官本位主义、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的官僚主义等。
再次,政府要在行为方式上确立追求高效率的时间观念。企业的经营活动十分强调效率。无论是企业的内部管理还是外部的市场营销,企业都注重提高效率,以免贻误商机。办事拖拉、反应迟钝等行为是与企业经济活动不相容的。政府历来把提高行政效率作为行政管理所追求的一大目标。但是由于行政效率的高低与机构及公务员的利益无关等原因,政府在慢节奏的行为模式中形成了办事不讲效率的思想观念。因此,政府需要借鉴企业的快节奏、高效率的运作模式,强化时间观念,重塑追求高效率的思想观念,以提高政府工作的行政效率,避免时间这种抽象的行政资源被无端的损耗,从而加大行政成本,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2. 精简政府机构,建立现代化的管理模式
精简政府机构,建立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是有效控制行政成本的主要途径。目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改革的重点是加快市、县、乡(镇)三级行政组织的机构改革。县、乡(镇)两级的行政机构和行政人员在数量上均占国家行政组织、工作人员的极大份额。鉴于此,对需新增设的部门进行成本核算,部门设置、人员增加本着少而精的原则,确定其职能、机构、编制。在职能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编制管理过程中,要本着用最少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效能的通则,使财政支付有效发挥作用。伴随着机构改革的进行,政府在管理模式上可以借鉴西方国家公共行政管理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结合我国国情,尽快实现由传统行政向现代行政的转变,减少不必要的行政成本耗费。
⑴ 从全能型政府向有限型政府转变
政府必须完全改变过去计划经济下的全能政府的状况,凡是市场和社会能解决的事情,政府就不要干预,政府职能的范围应取决于市场和社会的需要,而在其他方面实现职能的分离。
一是政企分离。政府不是经济部门,不应该直接经营和管理企业,也不应该直接参与盈利性的竞争。政府应该根据市场分工的原则,把国家资本从不必由政府负责的部门和企业中逐渐退出来。当务之急是按照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分开的原则,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管理和经营的合理形式和途径,建立国有资产的科学管理体系,通过经济关系的变革实现政企分离。重新构建国有资产的管理体系和结构,把国家需要控制的基础产业的资产与一般竞争性行业的资产分类管理;重新构建国有资产的运营体系,从而有效地保证国有资产的营运效益;重新构建国有企业的宏观管理体制,政府由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从效益最优化的原则出发,国有资产主要应在提供公共物品的领域发挥作用。
二是政社分离。实行政社分开,政府应还权于社会,把政府的管理职能与一般的社会职能分开,鼓励建构新社会管理组织,促进市民社会的开放。应使各种社会中介组织成为独立于政府自收自支的社会组织,而不再是政府的附属物;使基层自治组织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治组织,可以代行基层行政部门的许多职能,有效降低行政成本。总之,政府必须实现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转变,从原有的“包揽一切”转换到调控、监督、指导和服务的职能上来,这是建立低成本高效益的政府的充分条件。
⑵ 从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现代化的政府管理应当为广大人民提供公正、廉洁、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这就要求政府管理必须实现从管制行政向服务行政的转变。这要求政府机构在行政方式上简化履行公务的行政程序。尤其在公共事务复杂多样、情势瞬息万变的当今社会,政府应该简化办事的行政程序,废止或修订那些束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时的规章制度,以使政府机构和公务员为公众提供公正、廉洁、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这其中,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是实现管理模式转变的关键天津市政府的行政审批改革经验值得借鉴。近两年政府各部门审批程序大大减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这些审批环节的减少克服了行政审批过多过滥的弊端,也减少了政府审批中的随意审批、违规操作、违法乱纪、以权谋私等行为,提高了行政效率,降低了政府工作的成本。
⑶ 从暗箱行政向透明行政转变
政府要不断地扩大信息的公开度,减少暗箱操作,加快网上政府的建设,每一个公民都有权获得与自己的利益相关的政府政策的信息,这其中应当包括行政预算与开支及其相关信息。政府能够及时通过各种媒体为公民所知,广泛听取公民意见,以便公民能够及时有效地参与公共决策过程,并且对公共行政过程实施有效的监督。政府部门的行政开支来源于纳税人,因此,政府部门除依法应当保密的事项外,本身就负有向社会大众提供信息的职责。因此,对各项行政法规应当逐步实现公开、透明,特别是政府部门做出影响公众权利义务的行为标准、工作程序等等,都应当依法公布,确保社会组织和个人的信息获取权。目前,政府通过加快网上建设,通过网上公布各自的办公信息和程序,开辟了“政府公报”、“政府信息”等,广泛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起到透明和公开的作用。可以说,透明行政将有利于社会公众监督政府施政,对政府部门的行政资源的耗费起到了制约的作用。
3. 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公务员的综合素质
提高公务员的综合素质,是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与行政质量的迫切要求。对公务员综合素质的要求,本质上是对政府管理的要求。只有公务员的素质提高了,才能增强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才能推动政府加快行政管理的改革,提高行政效益。因此,各级政府都应该有意识地加强教育培训,培养和提高公务员在思想政治、业务、文化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应当将公务员的培训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建设、基础性工程来抓,建立一个可持续的“学习型政府”,全面提高公务员的综合素质。这为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率与质量提供了人员的保证。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