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一个总是被各种充满激情的形容的名词。阳光总是那么明亮,难免会有一些淘气的光从树叶的间隙溜出来。有的时候作在车上,看外面的蓝天与白云总用一种登仙之感。我是一个喜欢纪念也喜欢分享的人,记得自己总是傻傻的发短信给同学“快抬头,蓝蓝的天呢!”渐渐的,面对太阳,我竟然会惆怅,这美好的天气竟然让我不敢正视...我的心事总是那么重,炫目的阳光带给我的并不是享受,而是关于各种考试的思索。
我好累,心灵的枷锁已经把我禁锢的如此牢固,每一天面对的是各种试卷...有的时候我会偷偷的哭,因为太累太累,我们完全没时间去思索什么人际关系,什么师生孝道之类,即便我们想去思索...
我们的生活速度确实太快...作为学生,在高考的指挥棒下,我们所能做的,只有记忆和考试,就好比电脑的输入和输出。我们机械的记住一些东西,把它们放到我们的“生物硬盘里”,储存起来,但是我们终究是人,终究有极限...
记得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一个学生为了高考,去使用了记忆洗涤器...从小学的加减乘除,再到中学的各种函数,再到高考知识点,一点一点的被输入这个学生的脑袋...他很高兴,因为自己完全有能力和别人一争高下了。
他从考场出来,兴奋无比,因为每一题他都能倒背如流一般的写出来。他慢慢的走着,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他突地停住了,“我是谁?我家住哪?”以及关于自己快乐的童年的一切他都记得了...
其实各种措施还是有的,不过这些措施不是起不到实质性作用就是帮倒忙...
曾经引起很大反响的“减负”...“减负减负,越减越负"成了它最真实的写照,学生放学早了,作业少了,但是各种变向的“对策”又如长江不尽,滚滚而来...直到现在提起“减负”学生们依旧能“津津乐道”的“点评”个一二。
“既然经济都能与世界接轨,那么教育为什么不能?”为什么不能?“没有人说不能啊?我们尝试用外国先进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呵,这就是那些所谓的砖家叫兽们的“言辞”。让我们来来砖家叫兽们都做了什么:
1.采用外国选修课制度在中学普及
选修课是有了,但是选秀的科目少,大多都是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之类。高一还好,高二更是变本加厉的"与国际接轨".因为要高考,所以”建议大家报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英语“类的选修课...老师们这样一“建议”,我们便没有辩驳的余地了,只好乖乖的选上。为什么?于情于理来说,其一,中国是礼仪之邦,尊师重教,难道我们能不听老师的吗?其二,中国人爱面子,老师都“建议"了,你不选不就是不给老师面子么?...因此,我们又走上了“求学之路”
2.选修的科目问题
选修是有了,但是选的一般都是主科的拓展或者是一些娱乐科目...其实真正该选的是我们所谓的“主科”。举个例再来说:比如,语文,数学,英语必修,我可以从“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这九大科里面任选。最少选3科,但是任意搭配,这样不更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又解决了综合素质的问题,又培养了人才。
不得不说的是人才,21世纪的人才。
高考式的教育,是要求学生学习那些已经有的定律,公理,准则。我并不是说学习“前人总结的东西”是错的,但是死记硬背,然后在进行理解,这样真的能把人的潜能开发到最大么?高考式教育重视的是考试的结果,而非过程,所以才加入了所谓的,不完善的,原始的“过程性评价”。反而更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外国的教育是提倡锻炼学生的创造力,而中国的高考,我猜想大概是想锻炼学生的记忆力。
最后一点,中国的大学是“严进宽出”,学生进了大学,积极性不高,能力得不到锻炼。外国的大学“宽进严出”,要求学生在大学努力积累,努力创造,这就是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