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去世了会有灵魂吗?会转世吗?下辈子还会相见吗?

2020-10-01 文化 91阅读
可惜,这个世界不是这样,这难道不是正因为因果轮回是难信、难解之法吗?所以这也正是因果规律,因为善因不够,所以接受因果规律的缘法不具足。 下面从难信与难解两方面分析一下根源。 第一、多数人通常容易相信感官记忆所经验到的。死此生彼的转世过程,在绝大多数人(不排除少数人的特异记忆)现生记忆中是一片空白,这就是所谓“隔阴之迷”,若无隔阴之迷,则这个世界人人均有宿命通功能,那这个世界也和现实有天壤之别了。宿命通有两种来源--报得和修得,就是由于前世修行导致今生得宿命通,以及今生修行而得,无论哪种,都是一种巨大福报的体现。事实上,这两种的几率都非常小,众生个体间福报差别很大,不可能人人都有报得或者修得宿命通的福报。 第二、多数人通常容易相信从小被灌输的思想和观念。自儿时起被灌输的观念,至成人后一般会先入为主地成为人所宗奉的真理,这种长期的灌输和熏陶的力量,会超过通常的逻辑思维和感官经验。比如说,在有传统宗教信仰的过度,因为世代相传和环境熏陶,基本的宗教观念会被人们自然而然地奉为真理。目前,佛教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不是一种社会主流宗教,因而其观念即使逻辑上合理,但缺乏在人成长过程中的熏习力,故而很难由理解转变为信仰。佛经常说,今生能够听闻佛法而信受的人,虽然此生没有受到过儿时的熏陶,却有着前世的熏习种子,这种佛法的熏习,可以隔世继承。 第三、多数人通常容易相信不经意间被周围环境反复强调为正确的信息,从至爱亲朋处反复听闻到的信息,从可信赖的人那里所得到的重复信息。这一原理其实非常平凡,以至于现代广告学的基本理念几乎就是建立在这一原理之上。目前,佛教思想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并不是作为一种主流意识形态而广泛传播的,因而不容易被信受。 第一,印度教等某些远古宗教思想,也讲轮回,但他们所说的“轮回”和佛教所讲的“轮回”之间,有一本质的不同点。据我观察,这一本质不同点在社会普罗大众的观念中是完全没有意识的,因而佛教所揭示的轮回和印度教等轮回说实际上在社会文化中、长期以来、根深蒂固地被混为一谈了,造成不可思议的理解误区。这就让原本具有接受佛教轮回观念逻辑思维的人接触到了混淆了的、根本错误的轮回观念,从而导致不信。 那么,这一本质不同点是什么呢?详细论述,也不是这一篇幅能办到的。我这里只能以最简略的话语概括一下。在那种非佛教的、含混的轮回观念中,假定每个生命有一个永恒不变的所谓“轮回主体”(或叫“灵魂”)。这个意义上的轮回,是指那轮回主体在不同肉体生命之间的迁移。而事实上,这正是自佛教创立之日起,就一直在与印度婆罗门教辩论,并且持续批判的一种印度文化中的固有观念,佛教经典上把这种观念叫做“常见”,把对那种意义的灵魂观念的执着,叫做“神我见”。现在有一些搞科学的人,以其科学素养,可以意识到“常见”的不正确,但却不知道佛教讲的“轮回”与此不同。 佛教讲的轮回是“相似相续”。没有什么不变的“轮回主体”,但也没有生命无端的消失(无端消失被叫做“断见”,也是和“常见”一起被批判的)。生命在经历生、老、病、死的过程中一直在变化,身体器官在变化不息,思想意识也在变化不息,但对特定生命体而言,这一生命体变化的“线索”,是一条有前因后果的持续继承线索,这个线索并没有和其他生命线索混淆。不但如此,在这一生命“死亡”的时候,身体器官方面虽然剧烈衰败,但这个生命线索的持续作用并没有消失,而是经过一个特殊过程(中阴阶段)转换为另一个“初生”的生命体,这一生命线索得以继续发展。那您可能会问:在死亡之前,生命线索的持续继承是因为整个生命体这个变化的载体还存在,而从死亡、经历中阴、再到出生这段过渡时间中,这种持续变化的载体又是什么呢?个人认为,这个过渡时间的载体是类似物理学讲的波、场一类的存在。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可以这样来“想象”,一个垂死的人,其思想意识的波(连同其生命线索中的所有信息,作为载波信号),处于一种超过正常范围的放射状态。这种放射可借助合适的胎或卵(对于转生欲界人畜而言,欲界人身、动物身一般属于胎生或卵生)的半成品,或者合适的场(对于转生色界、无色界而言,那里的生命不属于胎生和卵生)为媒介而实现传播,也就是这条生命线索得到中继。接收到这种波的胚胎半成品,从没有生命活性的有机物,变成了完整的、具有生命活性的胚胎,即具有器官生命和知觉生命双重属性,具有物理化学运动和思想意识运动两个层次的客观存在。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