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一个黄金时代。人们从未像现在这样能轻而易举获得如此多的书籍,当任何事变得可能时,选择变成痛苦。选什么?从何开始?”
《泰晤士报》报道,来自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的125位作家应邀选出了544部最受喜爱的文学作品,其中前十名(按排名先后)为《安娜·卡列尼娜》、《包法利夫人》、《战争与和平》、《洛丽塔》、《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哈姆雷特》、《了不起的盖茨比》、《追忆似水年华》、《契诃夫短篇小说集》、《米德尔马契》,将被汇编成书——《十大名著》。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十大文学名著的选出给人们的阅读选择提供了一定的方向。
俄国文豪托尔斯泰最受推崇
《安娜·卡列尼娜》和《战争与和平》同是出自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之手。《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这位世界著名的俄国文豪创作中的三个里程碑。其中《安娜·卡列尼娜》在这三部代表作中有特殊的重要性,是三部巨著之中艺术上最为完整的一部,体现了托翁思想和文学发展道路上的过渡与转变,可以称之为托翁代表作中的代表作。
列夫·托尔斯泰为《安娜·卡列尼娜》所设定的主题原是“家庭的主题”——“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但小说的最终形态却远远超越了这个主题,展现为妇女解放问题的探讨。这使这部作品具有了不朽的意义。与《安娜·卡列尼娜》不同,《战争与和平》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性作品,场面壮观,结构清晰,具有强烈时代感。小说以战争问题为中心,以保尔康斯基、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华西里四大贵族家庭的生活为主线,生动地展现了俄奥联军同法军的会战、法军入侵俄国、莫斯科大火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描绘了各个阶级的生活状况,揭示了许多社会问题。这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鲜明,富有个性,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入选的这两部托翁作品最终都反映了顺从天命、净化道德、博爱众生的托尔斯泰主义。
两部法语名著以
细腻笔触受欢迎
在这次选出的十大名著中,除了托尔斯泰的两部俄语作品外,还有两大法语作品最受英语作家欣赏——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和马塞尔·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
《包法利夫人》于1857年问世,背景放在法兰西七月王朝,刻画了法国一八四八年资产阶级取得全面胜利后的法国第二帝国时期的社会风貌,揭示了追求浪漫主义和庸俗鄙陋的现实生活的矛盾。包法利夫人——爱玛外貌美丽高贵,天性浪漫,一心向往奢华浪漫的贵族生活,谁知造化弄人,让她嫁给了庸俗无能的包法利医生。骨子里的不安分使爱玛先后与两个情人秘密交往,并因为偷情债台高筑。最后却发现她所谓的爱情是自己的幻想而已,当生活触及实际的经济利益时,两个情人都弃她而去。爱玛最终明白自己所做的一切是害人害己,落得只是家破人亡。普鲁斯特的长篇巨著《追忆似水年华》包括七大部分,可谓超级大部头书籍。它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还是一部文学评论。该书细腻的笔触可以称得上“将一根头发劈成四半”,如用显微镜般细致入微地描绘了主人公马赛尔一生的历程,最后得出物质世界最终都会“大江东去”的结论,唯有人感受过了的经历才是真正的存在。《追忆似水年华》入选的原因不仅在于该著作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面面俱到的社会场景,更被看重的是这部作品中的新写作技巧和新写作观念。
与众不同的短篇小说和戏剧读本
美国幽默大师马克·吐温是我国读者十分熟悉和喜爱的作家,他的著作大多已有中译本。《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中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美国密西西比河中下游地区,展示了哈克和小伙伴汤姆在历险中一波三折的精彩经历。书中尽是惊人的变化多端的新奇构思,充满了热情与活力,让人自然而然地体味到童年时代嬉笑怒骂的纯真感情。
入选前十名的作品主要是长篇小说,《契诃夫短篇小说集》与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是仅有的两部不同于上述长篇体裁的作品。
契诃夫是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文笔犀利、情趣隽永、构思精妙的幽默讽刺大师和短篇小说巨匠。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通过幽默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塑造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来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其代表作堪称俄国文学史上的艺术珍品。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创作于1601年。作品通过描写一系列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以及他在向弑兄篡位娶嫂的叔父复仇过程中的犹豫彷徨、忧伤苦闷及悲剧结局,深刻地体现出人文主义者要求冲破封建势力束缚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揭示出英国早期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哈姆雷特是一个被刻画得极为成功的艺术形象,以“忧郁王子”而闻名于世,作者将丰富多彩的人物、生动活泼的语言和富于戏剧性的情节紧密糅合起来,自然生动,引人入胜。
三部中国读者陌生的作品
对于以上文学作品及其中的人物形象,中国读者一般都耳熟能详。不过,在这次的《十大名著》评选中,还有三部让普通的中国读者相对感到陌生的作品。这就是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洛丽塔》、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和英国女作家乔治·艾略特的《米德尔马契》。
《洛丽塔》曾被为世界十大禁书之一,该作品没有依照传统的道德观写作,讲的是一个37岁男人对一个12岁少女的畸形爱恋。小说使用高明的文学手法将人性中隐秘的部分赤裸裸地揭露出来,而且用深厚的文学修养将它们描绘得栩栩如生。虽然影响众说纷纭,但我们必须承认其深刻揭示人性的力量——不管是好的部分还是坏的部分——作品本身拥有很强的积极意义和思想价值。相信随着宽容、多元、博爱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中国读者对《洛丽塔》这类作品,也将会越来越容易接受,越来越重视其文学价值。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佳作,作者菲茨杰拉德被称为“是20世纪20年代爵士时代”的编年史家,见证了无数年轻人美国梦的憧憬与幻灭。菲茨杰拉德深刻而真实地描述了“爵士时代”人们的生活与观念,让读者深切地感受到了歌舞升平的浮华下隐藏的精神危机和绝望心境。西方人喜欢《了不起的盖茨比》大概因为他们本人与主人公惺惺相惜,有着相似的经历。其题材贴近生活,深入人们的精神世界是本篇被选的重要理由。
作为这次评选唯一进入前十的女作家乔治·艾略特,其小说创作才华得到她同时代同行的赞誉,同时也是各个时代批评家热衷的话题。她成功塑造人物和再现现实生活的艺术表现能力得到了中外批评家们的肯定。《米德尔马契》被认为是艾略特的代表作,全书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失败和一生一世阴差阳错的遗恨,弥漫着一种生不逢时、迷惘无望、屡受挫折的愁情。以多萝西娅利和利德盖特两人的性格和命运为主线,描写了在米德尔马契这个充满“喧嚣”与“骚动”的地方,既是导演又是演员的当地人上演的一幕幕人生悲喜剧,通过层层的幻灭暴露了历史社会条件对人的创造性的扼杀。透过小说读者能感受到他们的生活状态,但同时又能感觉到他们那来自艺术世界的特殊韵味。
作品人物是想像世界的代表
《十大名著》的编辑J·佩德·赞恩说,这本书的前提很简单:“谁比伟大的作家更了解伟大的作品。”
哈佛大学讲师斯文·伯克茨说:“这张选单上凸显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些作品中的人物极其生动……他们是我们在想像世界中的代表—安德鲁王子和娜塔莎,彼埃尔,安娜和渥伦斯基,列文和凯蒂,汤姆和索亚,爱玛,盖茨比和戴茜,哈姆雷特等等。即便说出他们的名字便能使人产生人性共鸣,读他们的生活迫使我们反思自身。”他认为,毫无疑问,当作家们放松的时候,都喜欢沉浸在浪漫情怀里,读那些生动刻画令人难忘的人物的爱情和生死的作品。的确,爱与死是文学和生活永恒的主题。表现这些主题的作品受人们欢迎,实在是理所当然的事。
当代作品缺失缘于同行相轻
有的网友评论认为这十大名著并非所有读者的选择,只是英语世界某些作家最喜爱的作品而已,有其特殊的职业性,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不代表全世界读者的阅读趣味。来自俄国的网友伊万说,“托尔斯泰的写作风格有些怪异,如果在普通民众中调查俄国作家的作品,结果可能会更有趣”。也有一些网友对所选名著中当代作品的缺席感到不解,来自英国都柏林的网友大卫说,“我并不认为当代文学作品的水平有所下降,可能是由于文人相轻,给当代同侪的作品投票多少让这些作家感到别扭。”这种说法也许有其一定的道理。
尽管不少读者对《十大名著》提出了一些不同的意见,但《十大名著》中所选的十大著名文学作品的杰出成就却为人们所公认。
观点PK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一批炙手可热的世界名著没有入选,如《神曲》、《浮士德》、《荷马史诗》等,这显示了当代西方人世界观的微妙变化。当然,也不排除由于现代影视的新兴,有些优秀文学作品被搬上银幕后获得巨大成功,反而使原著的光辉黯淡了,《飘》便是典型的例证。其他在人们眼中该榜上有名的《尤利西斯》仅排第14名,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排第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