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讲到老子写道德经是为了在末法乱世到来之际,所采取的:“于高屋之上,事先建屋檐而待,以挡雨漏”的行为,
那么,道德经里的“道”究竟是何物呢?
毛泽东曾经说过: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道德经如果有个纲的话,学起来会事半功倍的。道德经这个纲是什么呢?
这个纲就是:生生不息、共生共荣、生长收藏。
记住了这12个字,就记往了道德经的魂。道德经所有的内容都围绕这12个字展开。
正如佛家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里所说的:“真实不虚”一般,这十二个字,对于道德经而言,也是真实不虚的。
但这十二个字,只是纲,并没有讲出“道“的全貌。
道德经里的“道”,指一切规律。除了自然规律外,还有地脉(人与外界)与人性。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自然规律、地脉、人性,都是道德经里“道”的范畴,那么,这三者之间,究竟哪一个才是最根本的道呢?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里有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由此可以得出的答案是:自然是最根本的道、
这里有二个问题需要澄清:
第一个问题是关于人:
人有二个属性:第一个属性是关于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中,作为道、天、地、人四域之一的人的属性。这里的属性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个分子,人的属性是自然的属性的展现。从这个角度讲,人与自然是一体的;社会道德要符合人性与自然规律;
人的第二个属性是社会的属性,即人是社会的一分子。从这个角度讲,人是需要与社会属性融为一体的,所以,道德经讲要:“人法地”,即人要遵循社会规则。
只所以这样,是因为道德经是说给世俗社会听的,是自然规律在世俗社会应用的规则。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地:
地与人一样,也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作为自然的一部分的地,包括山川形势、草木土石,地的属性是自然的属性的展现,地与自然是一体的;地脉要符合人性(自然中的人性)与自然规律;
地脉的第二个属性是社会,即地脉是人的组合,是人的共同意志。因为是人的共同意志,所以要“人法地”,人要遵循社会规则。
所以,这句话应该拿本子记下来:因为道德经是说给世俗社会听的,所以,这里的人,是社会中的人;所谓的地,是社会,是有一定空间与地域限制的人的组合。
至此,我们可以给出最终的答案,道德经的道,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是自然之道,即:生生不息、共生共荣、生长收藏。
第二:是人伦,即在自然属性之外的,作为社会属性中的人,应该遵循的规则;
第三,是地脉,即一定地域、一定时间内的人群所应该遵循的规则。
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