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病潜伏期3-5天,多发生在刚换环境后(如新买的幼犬),洗澡,过食是诱因。该病多数呈现肠炎综合症,少数呈现心肌炎综合症。
肠炎病犬初期精神沉郁,厌食,偶见发热,软便或轻微呕吐,随后发展成为频繁呕吐和剧烈腹泻。起初粪便呈灰色,黄色或乳白色,带果冻状粘液,其后排出恶臭的酱油样或番茄汁样血便。病犬迅速脱水,消瘦,眼窝深陷,被毛凌乱,皮肤无弹性,耳鼻,四肢发凉,精神高度沉郁,休克,死亡。从病初症状轻微到严重一般不超过2天,整个病程一般不超过一周。
幼犬的肠炎主要有3种:①传染性肠炎;②寄生虫性肠炎;③食物性胃肠炎。
幼犬的传染性肠炎的全称叫传染性胃肠炎,犬细小病毒是病原,也称犬细小病毒性胃肠炎。细小病毒寄生在幼犬(也感染成年犬)的胃肠道黏膜层中,分裂繁殖使胃肠黏膜破损,引起以小肠黏膜出血感染的肠炎。幼犬患病后,呕吐、腹泻,呕吐物从食物到胃液,甚至有胆汁,呈顽固性呕吐;造成体液大量散失和不食;腹泻则从正常腹便变成水泻,病重时有番茄样血便从肛门喷出,非常腥臭。最后,患病幼犬以脱水、继发细菌感染和心肌炎而死亡。幼犬患细小病毒性肠炎后;治疗采用静脉补液、止泻、止血、消炎、止吐和注射犬细小病毒单克隆抗体(以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田克恭同志研制的犬细小病毒单克隆抗体的临床疗效最佳)的方法。
幼犬的寄生虫性肠炎主要因大蛔虫感染为主,寄生虫性肠炎造成幼犬的粪便时干时稀。与犬细小病毒感染症状不同的是:蛔虫性的腹泻以粪便呈吸收不充分的性状为主,粪中血少;钩虫性的粪便中带有血丝,严重时便血,血便稀而腥臭;球虫感染性腹泻的粪便中带血,严重时呈血便。
食物性肠炎(包括胃炎)以突然换食或食物久存不洁有关,新买的幼犬最易发生。因为犬的新主人不知道幼犬原来的食物,给幼犬喂食了不同于其以往的食物以至于幼犬的胃肠在短时间内不能适应这一突然性的食物改变,消化酶不能迅速调整并适应这一变化,造成消化不充分,未被充分消化的食糜带着大量水分下泄,造成渗透性腹泻,这与食物过敏与不耐受有关。久存不洁(未加热)和从冰箱中直接取出(未加热)的食品是造成食物性腹泻的另一个原因,它引起细菌感染、冷刺激和消化不良。
区分犬细小病毒性肠炎、寄生虫性肠炎和食物性腹泻的诊断是去正规的动物医院做粪便检查,40min即可根据化验结果确诊。
所以,宠物主人为幼犬看腹泻性疾病时,应收集幼犬的粪便放人塑料袋或玻璃小瓶中带给兽医。寄生虫性腹泻的幼犬应予驱虫、消炎和止泻治疗,多日不食的应补液。食物性腹泻的幼犬应止泻,并发细菌感染的应消炎,变更食物(尤其是食物过敏与不耐受的幼犬)可以给予幼犬宝路低过敏性日粮。
心肌炎型
多见于4-6周龄幼犬,常无先兆性症状,或仅表现轻微腹泻,继而突然衰弱,呻吟,粘膜发绀,呼吸极度困难,脉搏快而弱,心脏听诊出现杂音,常在数小时内忽然(可能由于急性呼吸抑制)死亡,尸体剖检可见心脏扩张,心肌有苍白的条纹,充血性心衰的大体征象。
CPV-2与CPV-1在致病性及抗原性上具有显著的差异。临诊上,CPV-2有两个表现类型:肠炎型和心肌炎型,也有报道一只犬兼有两种症状。肠炎型主要表现为先呕吐,后急性出血性肠炎、白细胞显著减少,但临床上有相当大比例患犬白细胞表现正常或升高;心肌炎型主要见于8周龄以下的幼犬,常突然发病,数小时内死亡。试验证明,CPV-1可以导致小于4周龄的幼犬发病并可以致其死亡,也可以引起母犬的繁殖障碍。
在我国,梁士哲等于1982年首次报道了类似犬细小病毒感染性肠炎。次年,徐汉坤等正式报道了该病的流行。随着我国工作犬(军犬、警犬、导盲犬等)、实验用犬和宠物犬饲养量的大幅增加,犬细小病毒感染日趋严重,给养犬业带来了重大的经济损失,成为危害养犬业重大疫病之一。因此,对本病的研究也随之增多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