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3.46克的。
一直以来,关于浮漂材质对浮漂信号的影响,有着“芦苇灵、羽毛稳、巴木中庸”的说法。
其实,浮漂材质并无法决定浮漂信号表现。任何材质制作的浮漂在水中的表现都等同于均匀密度的物理材质制作的浮漂。之所以以前有着“芦苇灵、羽毛稳、巴木中庸”的经验感受,有人将之归结于芦苇外壳重内絮轻、巴木密度均匀、羽毛漂因为都使用贯穿工艺而导致信号沉稳,这其实是牵强附会之说。真正的原因是以当时的浮漂制作工艺而言,芦苇的最轻,羽毛的最重,巴木的居中从而形成三者的信号差别。比如阿卢的漂信号灵敏,根本原因在于其自重较轻,吃铅倍数较高。达摩百玲王冠等羽毛漂信号沉稳,则是因为其自重较大吃铅倍数较低的原因。
但现在随着浮漂制作技术的发展,以及用漂理念的发展,现在都倾向于把浮漂做的更轻更灵敏了,理论上来说,在保证结构稳定性和物理稳定性的前提下,即保证浮漂结构耐用、不吃水不涨目的前提下,浮漂吃铅倍数越高越好,并不存在什么合适的倍数之说法。放手能飞到天上去的浮漂是最好的。
要阐述这个,先要理清一个思路,比较浮漂,应该是相同吃铅量的前提下比较。因为针对鱼情选择漂的大小,考量的主要指标就是吃铅量而非漂的体积。
有的人认为吃铅倍数高,就是铅重更大,鱼更不易拉动浮漂,这就是犯了一个错误:在相同体积的前提下比较。相同体积不同倍数的漂实质上是大小不同的漂,比较灵敏度是不合适的。
下面就各种鱼情说明为什么越高倍的浮漂越好:
生口鱼情就不用说了,只要不是太差的浮漂,都没问题,主要是基本功的问题。不过倍数高的浮漂,铅坠到位更快,动作出来的更迅速,对于提高速度是有好处的。
轻口鱼情,肯定是浮漂越灵敏越好,在同吃铅的前提下,高倍漂的体积更小,钓组总排水量更小,钓组整体更灵敏,对轻口鱼情高倍漂更合适是共识。比如以前都知道冬天要用芦苇漂。
最有争议的应该是乱猾的鱼情,这种鱼情,很多人认为高倍漂不如低倍漂合适,认为高倍漂假动作太多,不如低倍漂信号稳重。其实对于猾口乱口鱼情,现在的用漂理念也发生了变化,因为猾鱼真正的入口动作是很小的,很多时候比轻口鱼情都小,从积极的角度来考虑,用漂越灵敏越好。用稍微笨点的漂,其实是在让漂代替钓者择口,很多时候是抓的死口。而从竞技的角度考虑,漂的功能应该是尽可能的反应一切动作,而观漂择口的任务不应该交给浮漂。对于猾鱼,用高倍漂,假动作肯定更多,但机会肯定也是更多的。这点在实战中已经越来越被大多数钓手认识,而且有钓猾鱼经验的钓手都很清楚,大部分时候,真正的猾鱼靠钓钝的钓法是不大容易真正钓好的,其实也是与此理念一脉相承。还有的人觉得高倍漂浮力大,不容易入口。这更是想当然,同样的铅重,高倍漂的钓组体积更小,阻力更小,对于同样的鱼口吸力,高倍漂只会比低倍的更容易入口。这对钓猾鱼和轻口鱼这种吸食谨慎乏力的鱼情是更合适的。
另外,针对鱼情选漂,抛开漂型不谈,只谈如何选择漂的大小,则是在综合考量鱼口轻重、铅坠到位速度、抛投难易各方面后来选择漂的大小的,主要是选择合适的吃铅量。而从抛投的难易来说,同样的吃铅量,倍数越高的漂,漂自重对大线的牵制力越小,越容易抛投。大家都有感受,即使是很难的大风迎风抛投或者侧风抛投,只要把漂取下,都变的极易抛投,其实就是漂的自重对大线的牵制影响了抛投。从这点考虑,高倍漂可以选择更小吃铅的从而达到和相对低倍的浮漂一样的抛投难易程度从而使钓组整体灵敏度更大。
还有一点,高倍漂是可以兼容低倍漂的,如果真的存在某种鱼情需要使用低倍漂,只要在高倍漂的漂脚配重就可以成为一支低倍漂,而低倍漂是无法通过什么途径成为高倍漂的。这种多铅坠配重的方法台湾的吕景新在玩。
还有一种让高倍漂向低倍漂功能兼容的方式就是通过延长子线和加粗漂尾从而人为降低灵敏度的方法。加粗漂尾我想大家都喜欢吧。
可以这么说高倍漂和低倍漂的区别就好像两辆汽车,一辆的最高速度是200,一辆是100,最高200的可以跑100,而最高100的却永远无法跑200.
也有人认为合适的倍数才是最好的,那么,多大倍数才是合适的倍数?简单的2.5或者3倍都是不合适的。因为某种漂型,比如细长身的长脚长硬尾小吃铅漂,也许做到2倍就已经算高倍了,而对于粗短身的软尾大漂,也许做到6倍也很普通。所谓高倍低倍是相对而言的,在漂型相同吃铅相同的前提下,没什么合适的倍数之说,在保证结构和物理稳定前提下,倍数越高越好,另外,从制作层面来说,能做高倍的,必然可以轻松做低倍,而反之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