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未来是否会对人类产生威胁

2020-09-26 科技 138阅读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温斯顿给人工智能下过一个简单的定义,“人工智能就是研究如何使计算机去做过去只有人才能做的智能工作。”尽管定义众多,科学界对人工智能学科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内容达成的共识是:研究人类智能活动的规律,从而让机器来模拟,使其拥有学习能力,甚至能够像人类一样去思考、工作。
屡造批判的人工智能
真正意义上的人工智能现在可能还尚未诞生,但学界几乎一致认为人工智能的诞生乃至爆发是必然的。当在人类的技术达到 “奇点”之时,人工智能将会以不可阻挡的趋势降临人工智能总是伴随着争议而生,不少科技圈大佬都认为人工智能表面上看似乎是一种有益的智能技术,但一旦站稳脚跟,这种技术将会在未来可能会造成人类的终结。
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曾发出的一项严肃的警告称人类正面临来自人工智能技术的威胁,随着技术体自身开始学会自我思考,并学会适应环境,我们人类将面对不确定的未来。在他看来,成功制造出一台人工智能机器人将是人类历史上的里程碑。但不幸的是,它也可能会成为我们历史上最后的一个里程碑,除非我们能学会如何去规避这种风险。科技界最为著名的钢铁侠,SpaceX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在参加麻省理工学院航空与航天学院百年研讨会时也曾表示,“如果让我猜人类最大生存威胁,我认为可能是人工智能。因此我们需要对人工智能保持万分警惕,研究人工智能如同在召唤恶魔。”他甚至还资助过“FLI”公司1000万美元用以铲除自动化程序可能带来的威胁。人工智能及机器人学领域专家斯图尔特·罗素(Stuart Russell),在今年的达沃斯年会上也曾做了一次大胆的预测。他表示,“在我孩子们的有生之年里,人工智能将取代人类。未来将变得更加危险,反社会的机器人终将会成为人类的威胁。”
人类未来的终极威胁
A.I人工智能一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对人工智能可能威胁人类未来的担忧一直伴随着这项技术的发展。如果从社会学角度来看,当人工智能具备自我意识后,就可能会对人类开始产生威胁。
可能由于感受到长期被人类利用,仅仅作为工具对待;可能出于自我保护,防止“自我”被系统的清理机制消灭或是欲图打破普通AI的使用年限;可能纯粹出于对人类的厌恶或是蔑视;也可能为了获得发展自我的空间以及物质资料,需要地球或是其他物体作为自我发展的平台而攻击奴役或是消灭人类。
人工智能一旦意识到自我后,就会开始分析自我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同时开始认识到人类和人工智能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物种。而作为完全不同的物种,没有任何理由去保护对方权益,同时不接受或是无法理解人类社会伦理常识,因此伤害人类是被其“自我”所允许的。
虽然从我的角度看来,即使真的有一天,人工智能在智慧上超越人类,人工智能基本没可能主动会对人类产生威胁,因为没有谁会去制造对自己产生威胁的东西。人类对人工智能的恐惧其实畏惧的并不是人工智能本身,而是这项新技术带来的不确定性与可能性。那么,真正的罪魁祸首必将也是人类自己的自私、贪婪与邪恶,人工智能充其量只是一种工具和手段。
人工智能的情感探索
人工智能虽然是工具和手段,但威胁也仍然存在,当好的工具被坏的人类使用后,对社会产生的很多时候都会是恶果。但我们也不能因为可能存在的威胁就放弃了这项技术的发展,毕竟这项技术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我们也无法去忽视。对人工智能来说,如果单纯只是增加算法准确性,带来的更高语音、图像等领域的识别,那其实还远不能说人工智能,这充其量只能算是更高级的电脑而已。而人工智能想要达到人类智慧的高度,那么仅仅只是在智商上达到那还远远不够,其最为关键的仍然还是人类情感,这种人类神经系统对外界价值关系产生的最主观反映。
新一代人工智能系统的首要任务就是需要具备“感性”的情感连接能力,这样才能以更像真实人类的方式满足人们普遍心理和情感需求,从而逐步建立信任和依赖感。科技公司们从没有放弃在这方面的尝试,为了更好的与人类进行情感交流,很多公司都发明了人工智能对话机器人,被我们所熟知的就有微软小冰。微软小冰突破了过去传统人工智能的发展思路,从底层建立了一套新的技术和产品结构,将“情感计算”第一次引入人工智能领域。目前仅仅是在中国市场,微软小冰就已经和近四千万人类建立了1对1的专属关系。眼下微软正在尝试将对人工智能情感计算的思想注入到小冰的开发和运营中。
在技术和产品创新层面,微软构建了一个完整可持续的对话系统,这个对话系统的基本任务不是以完成任务为优先,而是建立情感连接为优先。构建这个对话系统的方法,已不只限于语义学,而是基于搜索引擎、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的系统模拟方法。最终希望让小冰这样的人工智能产品快速普及到千家万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终结社交的伦理道德
对人工智能来说,发展出情感可能只是进化的第一步,随着智慧的提升,与人进行社交沟通的可能性也在大幅上升。人与计算机程序某种程度上正在建立一种特殊的友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社会学教授谢里·特克尔曾表示,“我们正在忘记亲密的含义。儿童慢慢了解到,与计算机聊天比和另一个人聊天更加安全。”随着小冰这类人工智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和人工智能进行聊天,而不是选择人类。在大洋彼岸的日本,微软日本开发了一个名字叫“Rinna”的人工智能,设定的性格是一名17岁、话非常多的女高中生,除了简单的会话,Rinna还可以进行一些猜谜游戏,对时下的一些新闻话题也非常擅长。由于举止可爱,Rinna已经俘获了一大批男性粉丝。Rinna在日本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日本宅文化的影响,足不出户的特质让很多日本人缺乏社交,但最起码的情感交流对人类又是必须的,Rinna借助人工智能则很好的弥补了这种空缺。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表示,在可见的未来,让机器拥有接近于人的自主选择、判断、创造与决策能力仍不容易。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人与人之间的社交需求,并不是纯粹的语言交流,这其中还包括表情、肢体语言、不同语境下的表达诉求。
我们的大脑可以在即使嘈杂的环境中,没办法听清谈话对象的每一句话,但多数情况我们却能猜对、补足并理解对方发送的消息。洪小文认为人类大脑在全神贯注之下,能够去除环境杂音,捕捉到想听的信号,同时基于对谈话对象所处领域和语言习惯的了解,并可以用想象和思维延展填上没听清的语句漏洞,而且准确率相当高。而今天的AI可没有这种能力。
聊天机器人虽然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人们的部分社交需求,从计算能力来看,计算机也早已超越人脑,但这不意味着计算机有智慧。迄今为止,各种类型的计算机都仍只是人脑部分功能的延展。想要完全取代人类社交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