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头士乐队创作风格及其代表作

2022-03-09 音乐 886阅读
  在1961年,TheBeatles(披头士乐队)在利物浦演出和表演的过程中,乐队从最初时候的仅演唱翻唱曲TheBeatles目,到后来乐队成员自行创作歌曲,特别是约翰·列侬和保罗·麦卡特尼两个人相互合作创作了大量在日后脍炙人口的歌曲,同时他们也开始了自己音乐风格的探索,从最初的噪音爵士乐,到逐渐从民谣,布鲁斯,R&B音乐和摇滚音乐中汲取精华加以融合,形成自己的风格,同时开始了在各种乐器演奏技巧并将其融入乐队音乐的摸索。

  Rock&Roll(摇滚)BritishInvasion(英国入侵)BritishPsychedelia(英国迷幻)Folk-Rock(民谣摇滚)Merseybeat(默西之声)Pop(流行)Pop/Rock(流行/摇滚)Psychedelic(迷幻音乐)BritishTraditional/guitarRock(英国传统/吉他摇滚)
  TheBeatles风格很多元,与乐队敢于尝试创新的特点有关,可以说是相当多风格的鼻祖。
  1966年以前,摇滚乐被认为是一种简单的、喧闹的音乐,具有较快的、强烈地4/4拍子,一般化的旋律、缺乏新意的歌词、三个和弦的和声;一首曲子的长度约2分半钟左右;结构简单,包含了很多重复。但是,到了1967年下半年时,这种老的模式被打破了。到60年代末,任何摇滚乐队,只要它有足够的创造性,可以奏出任何声音,基本上没有限制。虽然,其他摇滚乐手也对此做出了贡献,但是,主要的贡献却来自披头士。
  (1)节拍、节奏与速度
  传统的摇滚乐的节拍一般都是一贯到底的4/4拍,很少有例外。而在"披头士"的歌曲里,不仅有2/4、3/4、6/4等节拍,还有各种节拍的混合使用,转换十分自如。如:《你所需要的只是爱》(Allyouneedislove)中的一个片断,是3/4拍和4/4拍的混合(例25)。
  再如《黑鸟》(Blackbird)中的节拍转换更为自由,3/4拍、4/4拍和6/4拍交替出现(例26)。
  流行歌曲中很少使用的5/4拍但也能够在"披头士"的歌曲中找到,如《早上好,早上好》(Goodmorning,Goodmorning例27)。
  各种节拍的混合使用,使得歌曲的节拍重音律动飘忽不定,所以给人带来一种清新的感觉。
  在歌曲的节奏处理上,"披头士"善于运用各种时值的"节奏连音"来改变节拍单位的固有时值,使节奏变得更为生动。如《永远的草莓地》(Strawberryfieldsforever)中的一个片断(例28)。
  在这个片段中,除了常规的八分音符三连音外,还有四分音符的三连音,再加上正常时值的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在短短的几小节中出现如此多的节拍单位,这在传统的摇滚乐中是十分罕见的。
  人为地改变正常节拍中的重音位置,造成一种节奏上的暂时"离调",这是爵士乐中常用的手法。?quot;披头士"的歌曲中,这种手法也时有所见。如《生活中的一天》(Adayinthelife)伴奏中的一个钢琴片断(例29),
  它通过对重音的改变,将节拍律动由4/4拍暂时改换成了3/16拍。
  从速度上看,传统的摇滚乐大都比较快,人们认为中速和慢速只适合于流行歌曲,"披头士"对此也进行了突破。《一起来》(Cometogether)和《负重》(Carrythatweight)都是"份量"较重的摇滚歌曲,但其速度只有每分钟80拍,《我需要你》(Iwantyou)向来被认为是"重金属"的先驱之作,每分钟却只有45拍。
  (2)曲式结构
  直到60年代初,大部分流行歌曲和摇滚乐仅采用有限的几种曲式,如:
  a.12小节布鲁斯曲式
  前奏|12小节|12小节|间奏|12小节|尾声||
  b.AABA曲式
  前奏|A|A|B|A|间奏|B|A|尾声||
  又如,乐句长度为4小节,全曲长度约2分钟左右等等。在披头士的早期创作中,有许多歌曲的结构也都是遵循以上几种模式。随着创作个性的日趋成熟,他们开始摆脱了这种限制。
  首先,他们的歌曲篇幅加长了。如《生活中的一天》,五分多钟;《我需要你》,有七分半;《革命之9》(Revolution9)超过了八分钟。
  当然,通过反复来拉长歌曲的篇幅,这是最简单又常用的方法。"披头士"的《嘿,裘德》和《我需要你》就是这么做的。但是,他们的许多歌曲是通过不同段落的对比组合来建立一个较为庞大的曲式结构的。如《生活中的一天》(例30),曲式结构图如下:
  ---A----B--A'-
  结构:前奏+a1+a2+a3+间奏+b+a4+尾声
  小节数:4+4+24+54+5+35+5+104+5+3
  这是个十分独特的结构。从主题材料上看,这首歌有两个主要音乐材料:a与b,构成一个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ABA'。然而,从整个篇幅和音乐发展的逻辑上看,这首歌似乎又是一个二段体:A+B、A'。再看A、B、A'每个部分的内部结构又各不相同,形成了一个变化丰富而又高度统一的曲式结构。
  这首歌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乐段打破了以4小节及其倍数(8、12、16等)为单位的方整结构。如a3乐段由一个4小节乐句和一个5小节乐句再加上一个3小节的补充乐句而构成。B乐段更为奇特,是两个5小节的乐句加上一个11小节的托腔而构成。
  这种非方整性的乐句、乐段结构与上面介绍的"节拍转换"一样,也是"披头士"的常用音乐语汇。如著名的《昨天》的结构就非常独特(例31)。
  它是一个七小节的乐段,由一个3小节乐句和两个2小节乐句构成,形成一个3+2+2结构的乐段。这个乐段看似奇怪,但演唱起来却十分自然流畅。(3)和声与调性
  在"披头士"以前,除了"沙滩男孩",绝大部分的摇滚乐在和声方面也都比较简单。通常只用自然大调的三个基本和弦I、IV、V,而"披头士"的和声既不同于传统的"12小节布鲁斯曲式"中所用的I-IV-I-V-I的和声序列,也不同于流行歌曲中的I-VI-IV-V的进行方式,而是别出心裁,进行大胆的探索、革新。
  在和弦的运用上,他们突破了流行歌曲以"自然音和弦"为主的传统,广泛运用各种类型的"变体和弦"。如《永远的草莓地》中的第一段(例32)。
  较多地使用变体和弦,会使音乐的调性发生游移,这种调性游移的和声手法在大型的古典音乐作品中用得比较多,但是在结构短小、曲调简单的流行歌曲中却是极为少见的。
  "披头士"还善于将各种非"功能"性的调式化和声语汇用于创作中,使作品的和声呈现出丰富、清新、奇特的面貌。如《为凯特先生的善行》(BeingforthebenefitofMr.Kite)中的第一句,除了IIm、V两个和弦属于C大调,其余三个和弦均来自同主音小调(例33)。
  (4)音色与配器
  "披头士"在节奏、曲式、和声等音乐技术上的创新固然重要,但对普通听众来说,最为吸引他们的可能还是音色的运用。
  从演唱上看"披头士"最主要的音色是人声。主唱约翰·列侬和保罗·麦卡特尼都有着较强的音色变化能力。在《昨天》(Yesterday)、《漫长而曲折的道路》(Thelongandwindingroad)中,麦卡特尼的声音温柔而抒情;在《哦,亲爱的》(Oh,darling)和《为什么不在路上这么做》(Whydon'twedoitintheroad)中,他的声音又变成传统的"节奏布鲁斯"式的喊唱风格。再如列侬在《缀满钻石的天空中的露西》(Lucyintheskywithdiamond)中采用了一种懒洋洋的"迷幻式"唱法,但有时候他的声音却非常干净,有时也变得非常的粗犷。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披头士"的阵容为主音吉他、节奏吉他、贝斯和鼓。但是,他们在制作唱片时,经常加入其他的乐器以加强作品的织体结构。如:
  《昨天》(Yesterday)中运用了弦乐四重奏;
  《埃莉诺·里格比》(EleanorRigby)中运用了弦乐八重奏;
  《你得藏起你的爱》(you'vegohideyourloveaway)中运用了长笛;
  《因为》(Because)中运用了古钢琴;
  《潘尼小巷》(Pennylane)中运用了短号;
  《黄色潜水艇》(yellowsubmarine)中运用了铜管乐队;
  《为凯特先生的善行》(BeingforthebenefitofMr.Kite)中运用了管风琴和低音口琴;
  《蜂蜜馅饼》(Honeypie)中运用了双簧管;
  《生活中的一天》(Adayinthelife)中运用了管弦乐队;
  《顺其自然》(Letitbe)中运用了口琴。
  除了常规的西洋乐器外,"披头士"还在歌曲中运用了许多印度的民族乐器。如:
  《挪威的森林》(Norwegianwood)中的西塔尔琴(Sitar);
  《拥有你,失去你》(Withinyou,Withoutyou)中的塔布拉鼓(Tabla)和迪尔鲁巴琴(Dilruba)等。
  为了丰富作品的表现力,"披头士"的歌曲中还时常融入各种自然音响。如:
  《回到苏联》(BackintheU.S.S.R.)中飞机的轰鸣声;
  《早上好,早上好》(Goodmorning,Goodmorning)中的鸡叫声以及各种动物的鸣叫声;
  《黑鸟》(Blackbird)中的鸟鸣声;
  《黄色潜水艇》(Yellowsubmarine)中的各种嘈杂声等等。
  "披头士"在音乐手法上的创新,对当时和后来的摇滚乐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披头士"在摇滚乐历史上被誉为"最伟大的乐队",他们受之无愧。
  http://baike.baidu.com/view/14966.htm?fr=ala0_1_1#7这里有他们详细的资料,可以去看看啊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