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成立的报社以及成立年份

2022-04-01 社会 156阅读
建国后的:
《新中报》1949年11月,为中共江会区工作委员会创办,设总编辑1人,1950年3月停刊。
《新会农民报》1956年3月1日,为中共新会县委员会创办。是县委向农民宣传社会主义,宣传党和国家政策及指导工作的有力工具。主编由县委宣传部长蔡辉兼任,初为五日刊,八开两版,后改为双日刊四版。1957年1月1日,改名《新会报》。
《新会报》1957年1月1日,由《新会农民报》改名出版,是县委宣传党和国家政策及指导工作的工具。双日刊四版。设主编1人,副主编若干人。1958年最高发行量达3万份。1961年3月1日,因国家经济困难,停刊。
《新会五好通迅》1964年3月,由中共新会县委创办,4月1日正式出版,开始是八开两版,后扩大到四张,主要内容是表扬好人好事,歌颂新人新事新风尚。报纸交邮局公开发行。1967年1月27日,改名《新会向阳小报》。1968年1月25日,又改名《新会报》,由县“抓革命促生产临时指挥部”主办。后为新会县革命委员会机关报。1970年10月1日停刊。
1966-1968年“文化大革命”期间,造反派“兵团”林立,派性报纸多不胜数。其中铅印影响较大的有《工农兵战报》、《红旗战报》、《红旗农民》、《红旗工人》、《新会工人》。
《新会画刊》中共新会县委于1984年10月1日创办,八开四版半月刊。社址在会城公园路14号。设社长1人,副社长1人,总编辑1人。办报宗旨是通过图画,反映本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成就、新面貌、新人、新事、新风尚,并向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介绍“乡音”、“乡情”,联络乡谊。主要读者对象是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每期印发2000份。
建国后,为向农民宣传社会主义、宣传党和人民政府的政策,交流各区、各乡的工作和生产经验,表彰好人好事好风尚,县委曾先后办有《新会农民报》、《新会报》、《新会五好通迅》、《新会画刊》等,深受群众欢迎。为及时向省、中央报刊发稿,反映情况,协助省报做好发行工作,县委自1958年始,先后设置通迅组、新闻秘书、新闻通迅科。县报、县广播站为能及时交流各区、乡和各部门的工作、生产经验,也先后在各部委办局、厂矿企业和区(公社)、乡中建立通迅队伍,抓好通迅报道工作。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