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河北省注定贫穷

2020-09-18 时事 178阅读

解决北京大城市病是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初心,但最终目标是通过北京市“减量发展”解决自身大城市病的同时,发挥北京市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缩小区际经济发展差距,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形成多中心、网络化的世界级城市群,实现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过去五年,北京市重点通过严控增量和疏解存量双向发力实现“减量发展”,进而解决北京市的大城市病。

但从成效来看,河北省与北京市的发展差距却越拉越大,北京市疏解的四类重点功能中,第一类和第二类产业功能疏解取得了一些进展,但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北京市制造业存量有限,而且疏解的多为高消耗性的低端制造业,与津冀产业功能定位不匹配,汽车等高端制造业作为纳税和产值较高的行业,不是倾向于整体搬迁,而是在京内强化和京外建设生产基地及工厂,实施异地扩张。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而第三类公共服务功能和第四类行政功能除了向北京城六区之外疏解,以及到津冀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或对口支援之外,跨行政区疏解搬迁几乎没有任何实质性进展,未来可能会有一部分集中搬迁到河北雄安新区。

未来一段时期,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迫切需要把解决北京市大城市病和促进津冀两地加快发展结合起来,产业功能疏解的思路要从“北京减量—升级转移—津冀承接”向“北京有增有减—低端升级转移和高端辐射溢出—津冀精准高点承接”转变,公共服务和行政功能疏解要从“政府主导—行政命令—强制搬迁”向“政府因势利导—分类施策和采用市场化手段—增强疏解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转变。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对于高端产业,不是限制北京市发展,而是在鼓励北京市做大做强的同时,利用河北省土地和人力资源廉价优势,创新体制机制,发挥北京市高端制造业和创新要素资源辐射带动作用,在发展中缩小河北省与京津发展差距,提升京津冀区域整体竞争力。

对于公共服务和行政功能的疏解,应政府和市场同时发力,更加注重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市场化的激励和倒逼机制,推出户籍、社会保障、土地、财税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汇聚疏解地的推力、承接地的拉力、疏解机构的动力和中央部门的助力,形成疏解合力,确保疏解机构“转得出、留得住、发展得好”。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当然,河北省的发展不能仅仅寄希望于北京和天津的帮扶,而应把更多精力放在培养内生发展动力上。长期以来,河北省的经济发展战略总是摇摆不定,寄希望于借力京津加快发展。如河北省的区域发展战略曾经历“环京津”(1986)、“两环(环京津、环渤海)开放带动”(1995)、“打造沿海经济强省”(2007)、“一圈(环首都经济圈)一带(沿海经济隆起带)一区(冀中南经济区)”(2010)等战略,主要是围绕京津两地进行战略布局,但结果出现了令人尴尬的“环京津贫困带”。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2014年以后,在全域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后,河北省仍寄希望于在借力京津和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但借助外力只能“锦上添花”。随着雄安新区的设立和冬奥会的举办,河北省的区域发展战略重点调整为“一体两翼”,举全省之力办好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和冬奥会筹办三件大事。河北省不能再在区域发展战略上摇摆不定,而要尽快形成稳定的区域发展战略。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未来,河北省应抓住雄安新区作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带来的历史机遇,真正解放思想,敢于改革创新和政策试错,从“等靠要”的传统思想观念转变为“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潜力、向市场要活力”,打造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制度创新增长极,尽快形成经济增长新引擎,促进全省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缩小与京津发展的差距。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