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生产资讯,我只是资讯的搬运工,笑~
以前是在公司内看龙哥,今年体验了一把普通用户,简单搬运下龙哥的内容吧。
第一,再度阐释了微信的产品理念
1.好的工具,用户用完即走
很多张小龙黑会拿这个说事儿,我个人很认同工具的使命是完成任务解决问题,如果都完成了任务你还要我留在这,抱歉,这种思路只适用于做游戏,即便是大多数产品也是,策划绞尽脑汁做活跃、回流,但却没想过真正好的产品应该是在需要时间才出现的。
此处必须要配一张图,来嘲讽下某类人:
2.微信是工具,不是平台
这点非常重要,以前在鹅厂经常听说张小龙态度强硬地不肯接入许多东西,最开始作为乙方(跪求大腿)很不理解,现在反而能体会了,如果当初不是张小龙的坚持,微信早就成了一大摊东西,失去了快捷沟通、生活的本真。
之前还不明白为什么张小龙可以这么坚持,现在想来这句话已经说明了一切:微信不是平台。
3.做产品应该以合理性为主
一直觉得张小龙是个会做减法的人,就拿红包为例,他提出今年可能不回在春节做红包活动,换做任何人,甚至鹅厂某些高层,都很可能不愿意放下这块熟肉,明知道可以挖一波,却宁愿放手,因为张小龙深知过渡消费用户的热情只会让微信背离初衷。
第二,完整阐述微信小程序
1.回顾PC发展历史,展望移动互联网的未来:唾手可得
2.微信小程序:无须安装、触手可及、用完即走、无须卸载。
继承了微信一贯的理念,小程序并不是刻意要改变应用程式的当前模式,而是深度挖掘了企业的需求:即在App泛滥、用户不愿使用过多App的情况下,企业如何才能更好的、更灵活的提供服务给用户?
相比只能做订阅和推送的公号而言,小程序立足于快速体验企业提供的服务,这是一种由“刺激需求”→“获得服务”的正确跳转体验。
第三,小程序使用相关问题
1.小程序没有入口——可谓秉承了微信一贯的“去中心化结构”,将二维码落地在需求场景。张小龙以购买车票为例,在购买场景直接扫码,这才是从发生需求到满足需求的正确路径。
2.不存在小程序商店,小程序不可以下载——理由同上,张小龙强调了朋友推荐和系统推荐对用户而言的差异,这点非常认同,现在很多所谓的大数据其实并没有真正分析满足用户的需求。
3.小程序只是用来访问,不存在粉丝概念
4.小程序不能Push消息——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了用户骚扰,但也提供了可以用户可以主动选择接收后续通知的服务触达。
5.小程序不能分到朋友圈,但可以分享到聊天群——这种分享是一种基于用户自身的分享,甚至可以基于此做些协作类的小程序。
6.小程序不能做游戏(笑,感觉看出了什么)
7.小程序在有限的范围内可被搜索到,但依然是以用需求场景为主要触达方式,避免滥用。
8.企业自身的小程序和公众号可以关联跳转。
其实说实话,我不觉得张小龙需要解释给谁。
道理很简单,如果他跟大多数人想的一样,他就不是张小龙了,如果他跟大多数人做的一样,大多数人就能做出微信了(狂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