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部退休是什么诗句

2022-04-23 综合 150阅读
来源网页: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c7136cc0101bj9x.html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1022/06/6956316_323176774.shtml

妙趣横生的古人“退休诗”
转载▼

退休制度,古已有之。据《周礼》记载:“大夫七十而致仕。”意即做官的到了70岁就要“还禄位于君”,告老还乡。但退休后,朝廷是不再发给俸禄的。例如东汉大臣郑均在建初六年(81年)退休时,章帝(刘旭,76年-88年在位)只赐给他一个“终身尚书”的空名,没有分毫退休金。
到了唐代,朝廷规定,只有五品以上官员退休后才发给一半的禄米,但不发银两。极个别的经皇帝特批,才多少发点钱。至于六品以下官员,退休后俸禄也即停发。因此,绝大多数官员一般情况下,只要身体和精力应付得了,都不愿退休,能混一天是一天。
直到宋代,据叶梦得(1077年-1148年,高宗时官拜尚书左丞)所著的《避暑录话》一书记载,998年,真宗帝赵恒登基后才正式颁诏规定:文武百官退休后一律按其俸禄发给一半退休金,从此,才形成一种固定的退休金制度;明代,退休年龄提前到60岁,由于退休后,地位和权力都失去了,所以不少官员尽量拖延退休时间,成为官场上的一大弊端。有人写诗讥讽道:
绿水红莲客,
青衫白发精。
过厅无一事,
咳嗽两三声。
这首诗生动地勾勒出这种官员吃喝玩乐,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尸位素餐的丑态。
与上述情况相反,也有少数有自知之明的贤达之士,退休年龄一到(有的还不到)就主动请求退休,让年轻官员顶替上来。他们当中有人还作了退休诗以表明心志。
南北朝时期的梁代,文学家、医学家、人称“山中宰相”的陶弘景(456年-536年)就作过“退休诗”:
眼前流水自悠悠,
歇卧偷闲恋绿畴。
笑看金笼牵鼻去,
等闲落得用鞭抽。
这首诗题在一幅画上。画面上有两头牛,一头牛悠闲自在地吃草;一头却被套上笼头,牵着鼻子,受人抽打驱使。两牛形成鲜明对照。陶弘景作这幅画并题上这首诗,送给礼请他再度出山任职的梁武帝(502年-549年在位),表明自己归隐山林的心意。“山中宰相”的雅号便是由此而来的。
宋太宗(976年-997年在位)雍熙年间,时任苏州太守的孙冕已60多岁,他自感体力不支,精神不振,在给太宗写了告老还乡的奏折后,写下退休诗以明心志:
人生七十鬼为邻,
已觉风光属别人。
莫待朝廷差致仕,
早谋泉石乐天真。
去年河北曾逢李,
今日淮西又见陈。
寄语姑苏孙太守,
也须抖擞旧精神。
写罢,不等皇帝批准,他便带着家小离任回归家乡新淦(今江西新干县)。诗中表明知老而退,扶持新人的观点。归隐山林,安度晚年,乐观中不乏幽默。
明代开国功臣,辅佐朱元璋打天下的军师刘伯温(1311年-1375年)也曾作退休诗自娱。诗云:
买条黄牛学种田,
结间茅屋傍林泉。
因思老去无多日,
且向山中过几年。
为吏为官皆是梦,
能诗能酒总神仙。
世间万事都增价,
老了文章不值钱。
洪武四年(1371年),他刚满60岁,以弘文馆学士身份退休。
这里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